外商投资独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详细内容
一、外商投资独资化影响的文献综述目前,学术界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效应已有大量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方面定性分析我国外商投资独资化产生的原因、正负效应以及应对外商投资独资化的对策,现有的观点认为外商独资化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企业的改革。在研究独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目前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商独资经营方式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有限,较具代表意义的是阎敏运用1988-2003年中国FDI各经营方式比例结构变化的状态表征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减变化与独资经营方式份额的增减变化进行对照的研究,得出独资经营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的结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商独资经营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现有的文献主要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出发,分析了独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认为独资化有利于我国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观点是胡翊竑在《FDI方式结构演变新趋势与我国经济增长》一文中所提出的:独资经营方式改善了我国资本形成质量,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技术进步。现有的文献对独资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归纳来看,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理论论证独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予以弥补,就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倾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采用回归模型对外商独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形成对外商投资独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为我国探讨有效合理利用FDI的方式提供决策依据和帮助。
1990-2008年中国不同方式FDI统计量趋势图二、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一)数据来源由于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进一步加快了开放的步伐,所以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自1990年到2008年,其中实际使用外资额采用当年的汇率中间价折算,单位为亿美元。同时,由于我国第一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较少,如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55%、2.04%和1.98%,所以我们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即GDP增长的影响时,为了研究的准确性,在GDP总产值中只选取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将外商对我国的实际直接投资金额按三种投资方式分开讨论,以便于比较分析不同的投资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探讨独资化倾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建立模型实际利用外资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目前,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等。下面对不同方式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之间建立回归模型,考察和验证不同方式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作为因变量,假设为Y;将外商独资企业实际投资额、外商合资企业实际投资额、外商合作企业实际投资额作为自变量,分别为X1、X2、X3。通过EXCEL软件计算出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Y)与外商独资企业实际投资额(X1)和外商合作企业实际投资额(X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6,0.8803。显然,因变量Y分别与自变量X1、X3呈高度相关,其中,独资企业实际投资额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的影响更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Y)与外商合资企业实际投资额(X2)的相关系数为0.3027,这说明外商合资企业实际投资额(X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两个自变量X1与X3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6,这说明我国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商合作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验证了一个事实: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最早是从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始进入国内,随着外商投资额度的加大,外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收购和兼并的方式纷纷将原有的中外合作企业转变为独资企业的形式。
表1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相关系数Y X1X2X3Y 1X10.9796 1X20.3027 0.3703 1X30.8803 0.8060 0.2861 1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三种方式中,独资形式与我国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对经济的影响最大。为了定量了解外商独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据此建立回归模型:
YC=a+bX1,其中,a为回归模型的截距,b为自变量X1的参数。利用EXCLE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的回归输出的统计结果见表2,得到回归方程:
YC=47.759+821.59X。表2统计结果表明:“MultipleR”是独资企业实际投资额(自变量)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因变量)的相关系数,其值表明它们高度线性相关性。“R Square”是判定系数R2,其值说明回归方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优度较高。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中F统计量的值在原假设成立时发生的概率为2.72×10-13,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着的。回归系数显着性检验中t统计量的值在原假设成立时发生的概率为2.72×10-13,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线性解释有贡献,保留在回归方程中。
二、方差分析F Significance F回归分析404.72 2.72E-13三、回归参数Coefficients t Stat P-valueIntercept 821.59X Variable 1 47.759 20.12 2.72E-13三、结论及原因分析从上面的实证分析可知: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是密切相关的,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三种形式中,独资企业这种形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高的,回归模型表明:独资企业实际投资额每变动1亿元,以GDP总值衡量的经济增长将变动821.59亿元,这说明独资企业这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对我国增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外资的独资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微观层面上,独资企业是由外国单独投资设立的企业,其全部资本都归外国投资者所有,包括所有的技术、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是拥有百分之百外国资本的经济实体。相对于合资或合作模式,这种经营与管理的自主性,能促使外商更愿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通常具有外溢的特性,虽然跨国公司的某些技术并不直接转让,但只要这种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就很容易被模仿和扩散,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优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先进技术转移的力度。而且,跨国公司以独资形式进入中国以后,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会加大在华子公司本土化策略的实施力度。在子公司内部实现管理人员本土化,这样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些人员的流动带来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流动,从而实现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外溢。
中观层面上,外商投资独资化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同类产业的发展。首先,独资化给国内同类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因素。跨国公司有着深厚的市场竞争的经验,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完善自身的发展,从企业战略出发,在竞争中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压力下获得前进的动力。其次,外商投资独资化带动了国内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其本土化目标,跨国公司设立了一系列相互配套的企业,在中国采购相关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它们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而这些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合作双方都会努力推动价值链上的配套企业或合作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这样间接促使国内企业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取得发展的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若干新的配套产业群。最后,外商投资独资化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中外合资企业中,一些外商通过并购中方股份走向独资经营,这些企业正好利用外商独资化的机会,进行战略性重组,出售资产,收回投资,集中到国有资产应该投资、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结构的优化。
宏观层面上,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深度一体化分工战略的基本保证,其把在我国的生产链条与其母公司以及全球的分公司的生产链条紧密连接起来,有利于实现跨国公司的交易内部化,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在我国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从长期来看,外商投资的独资化扩大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促进了外资流入我国,提高了外商投资力度,提升了利用外资的质量,促进了我国资本的形成,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