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政法财务管理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
详细内容
行政政法财务管理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 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按照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改革行政政法财务管理,实施部门预算与制定科学的预算定额、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落实行政政法部门“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推行政府采购、会计结算中心等,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逐步深人,进一步改善了各级行政政法部门的办公条件,提高了政法机关的装备水平,充分保证了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办案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现行行政政法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制度体系、职能定位、支出增长监控、分配机制上还不够健全,管理操作也不很规范。
如,对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缺乏必要的认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不大,有些地方仍在搞形象工程,基层单位经费却人不敷出。公共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一些行政性收费过多,一些部门行政性收费管理不完善,一些从事经营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仍享受财政拨款待遇;国际上通行的对弱势群体、特种群体的有关行政、司法的财政性补贴、资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过快.部门人员仍是粗放型管理,预算编制科学性弱,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差等。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必须以公共财政为导向,转变思路,开创行政政法财务管理工作新局面。 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睡立和工全地方公共财政建立地方公共财政,必须改善地方党政领导业绩考核方法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行为主要是做好公共事务,保证社会稳定,维护市场规则,为独立经营的企业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理论宜传,提高地方党政领导对公共群政的认识。
重点是不能干那些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土程、形象工程,决不能做那些表面花花绿绿、而经济发展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的事情。财政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减少对企业的经营性发展项目、应用量,为今后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5.加大财政自主研发力量。金财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全部由市场的软件开发商去完成,存在分析不完整,考虑地区实际情况不全面,数据保密性差等问题,以及软件开发商倒闭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因此,财政系统可以在各地挑选一批业务骨于,进行业务软件的开发。这样既可提高业务软件的实际可操作性,又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将各地的管理理念融人当中,使软件更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实行软件的认证和准人机制。
财政系统技术力量开发薄弱的情况下,利用市场上的研发力量,既可减少开发时间又可配合当前业务改革,是加速财政信息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财政部制定有关业务软件的业务标准后,对市场上的软件经过评审,进行认证准入机制,由各地参照执行。这样在保证软件互连互通基础上,可大大减少地方的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