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制约因素及对策
详细内容
一般来说,案例(Case)是指按照特定方法经过选择和加工的特定事例,是案例采集和制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某些特定方面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情景的描述。按照这一基本含义,行政管理的案例就是对于行政管理实践中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的描述。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 ofTeaching)是在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根本性的改革的基础上而创立的,后为哈佛商学院所采纳。虽然行政管理论文案例学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案例教学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所用的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但在我国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还只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被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强调要以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责体系整合的核心内容。作为为社会输送中高级层次管理人才的各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迎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未来的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培养造就,而案例教学是培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的最好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其中开设的专业课中,诸如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学原理、地方政府学、社会调查原理与行政管理技术论文、领导科学概论、市政学、法学导论、合同法、劳动法、行政组织学、行政案例分析等等,至少60%适采用案例教学法。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瓶颈制约因素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但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构成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效运用的瓶颈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没有完全转变,他们早已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许多教师既担心难以适应案例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高要求,不愿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担心因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更担忧难以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温馨提示:以上为我公司为您提供的部分行政管理小论文,如需行政管理论文,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行政管理职称论文请您联系我们客服,或拨打咨询热线:021-585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