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谈如何处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出现的问题

谈如何处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出现的问题

详细内容

1 过多的抄袭和网络下载科技的进步让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为我们获得资料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抄袭和下载别人的论文提供了捷径。在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中,首次交来的毕业论文大概有 80%都是抄袭或是下载的;有三种情况:(1)从报刊上抄袭。这些论文往往是从某一行业、部门或学科的专业报纸、杂志上直接抄袭,稍作修改后交来的。这些论文,有时教师明知是抄袭来的,但由于教师不可能对所有报刊都有涉猎,所以也无从抓到抄袭的把柄,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教师是很难对论文作出否定的处理的。(2)截取多篇,拼凑而成。有的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搜集多篇论文,然后从几篇论文中各截取若干段落,重新拼成一篇 “ 文章 ”。这样拼凑而成的文章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怪味。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认为文章的 “ 气 ” 是由作者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是作者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这种 “气”也表现在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不同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 “ 文气 ” 就不一样。学生截取多篇不同作者的文章的段落凑成的文章在主题的统一、语意的连贯、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运用的特点等方面都不同,这样拼凑而成的 “ 文章 ” 没有一气呵成的完整美,也算不上是一篇论文了。第三种情形是从网络上直接下载,不加修改,更有甚者连网址都一起下载交来。

2 选题不恰当论题是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作者调查研究的方向。论文必须能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由论文作为实用性文章的本质特点决定的。论题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现实意义决定着论文的社会价值,所以有人说“选对了题,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而很多学生在选题方面却出现了问题。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论题过大,超出作者的能力范围。有些学生认为做大题目才能显示真本领,动不动就扯出一个大系来写,或者一下笔就从国家层面来写。如有学生写《论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等论题,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需要的材料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做调查研究才有说服力,学生为了完成这样的论题而勉强组织资料,写出来的文章肯定空洞无物,流于形式。所以,选题时当扬长避短,选择最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内容来写,最好选内容与自己工作相同或相近的论题并从小的范围写。选题“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 ”。(2) 论题不符合专业要求。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 “总结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系统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应主要以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探讨的对象。由于与某些学科在内容上有交叉融合的特点,这导致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容易出现主题偏离专业要求的情况。对于跨学科问题的论述,还要看论文论述的着重点是否放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才能下结论。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论文的论题没有针对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没有个人的见解或主张,人云亦云,这样的文章没有新鲜感,更没有实际价值。

3 材料缺乏真实性,缺乏说服力材料是构建文章的基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真实”是实用文的生命,实用性文章强调内容的客观真实,保证材料的真实准确,文章才具有说服力,才具有实用意义。多数学生在写文章时懒于做社会调查,于是故意捏造一些事例或数据,造成文章内容失实;又或者一时找不到某一地区的有关资料,干脆用另一个地区的事例或数据来论述,造成张冠李戴;还有部分学生在引用别人的材料时根本不去考证它是否准确真实,结果以讹传讹 …… 文章材料除要求真实准确外,还要求要典型、有代表性,材料必须能说明问题,能为中心服务。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列举的事例未能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还有部分学生通篇文章都是谈做法,没有理论作依据,让人觉得文章更像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相关文章链接:对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