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详细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 财 务 管 理 观 念 落 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等工作不够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不强。很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粗放,管理者不了解财务管理的功能,不能正确的认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有的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混为一谈,导致财务管理应有的监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 二 ) 财 务 管 理 的 制 度 不 健 全行政事业单位自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单位没有财务管理的必要,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认识不到位,财务管理比较粗放,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象,甚至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目标还存在着一些混乱,有些单位不清楚或不太清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成本最小,社会效益最大,盲目追求人均收入最大化,尤其在事业单位。
( 三 ) 固 定 资 产 管 理 不 规 范一是帐实不符。对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盘亏等的固定资产没有登账,购进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建成完工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决算或决算后未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二是固定资产没有登记台账,也无专人保管。大批行政事业单位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参加集中核算,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台账, 也没有专人保管。而会计核算中心没有这方面的管理职责,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这样就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实行政府采购后,行政事业单位对采购的专用设备有着特殊要求,而采购人员由于缺乏专业论文知识以及按自己确定的采购渠道进行采购,但采购回来的专业设备往往不能适用, 造成功能低下或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 四 ) 预 算 执 行 缺 乏 应 有 的 约 束 力 和 严 肃 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执行,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改变资金的用途,提高开支标准,“专款不专用”的现象时常发生;缺乏预算意识和节约意识,随意发放奖金、补贴,公款旅游、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油费居高不下,当部分支出无法报支时, 就打报告要求调整、追加预算,影响了预算的刚性和权威性。
( 五 ) 财 务 人 员 不 能 适 应 财 务 管 理 工 作 的 需 要部分单位财务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习惯于传统模式的财务工作,部分由一般工作人员兼任,他们原先没从事过财务工作,对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理解,无法协助单位领导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工作中予以严格执行,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对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制度等政策理解也不到位,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增加了推进财政改革的难度。如部分财务人员无法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系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发展和部门预算执行控制的需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部分财务人员将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 一 ) 提 高 预 算 管 理 意 识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其忽视预算管理的观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财务人员及财政部门应结合预算单位以前年度的结余资金使用情况来统筹考虑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情况,对于结余资金较大的项目,应不安排或少安排当年预算资金,主要通过其以前年度结余来解决资金需求;对于结余较大且在未来年度不再有资金需求或需求较小的项目,应通过法定程序,改变资金用途,用于单位履行职能急需的方面,以避免资金的闲置浪费。
( 二 ) 要 建 立 健 全 财 务 管 理 机 制首先,单位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每一位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单位会计机构和人员配置,严格坚持会计岗位不相容原则,并且建立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实行监管分离,规范本部门内部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财务运行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货币资金管理,确保现金真实反映银行存款,坚决制止白条顶库,严禁私设“小金库”或转移资金,杜绝重复或虚假报账,确保支出合理真实,凭证有效,票款印鉴要分别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规范银行帐户管理制度,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及备案制度,完善银行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银行账户的日常监管。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专项资金按规定使用,每一笔专项资金都能落实到具体项目,并要依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审查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
( 三 ) 确 立 绩 效 评 价 组 织 体 系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为了确保其资金支出的及时到位,完善市政建设资金的管理方式,杜绝管理环节所存在的诸多漏洞,以及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积极探索资金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早日确立一个较为规范合理的绩效评价组织体系。为此,首先要设立一个绩效评价组织,在具体工作中还必须要构建用于绩效评价的专门指标体系。从绩效评价组织体系的实际效果来看,该组织体系的设立的确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及使用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不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综合使用体系的再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革新意义。
(四)强化会计基础管理, 规范会计行为首先,要依法做好预算执行和调整工作。有预算外收入任务的部门, 要强化征收措施,依法应收尽收,确保完成任务。部门预算批复下达后,严禁部门擅自调整下属单位的预算,因特殊情况且确需变更或调整预算的, 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变更和调整手续。其次,要从严规范资金收入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所有收入必须及时足额缴存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任何部门、单位违反规定,擅自开户、截留、挪用、坐支等行为。最后,要规范会计业务核算。行政单位报账员应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熟悉财会业务,并且要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对原始凭证要严格把关,做到报批手续齐全,粘贴整齐。填写核报单时,会计科目及明细内容要详细填实填全。
( 五 ) 全 面 提 高 财 务 人 员 素 质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素质过硬,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定岗定人,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会计论文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打好基础。
相关文章链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