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研究
详细内容
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作为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不仅需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潜心治学,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管理人才来进行管理。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日益突显出来。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就目前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随着我国各项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化,“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的确立,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日趋明显,而行政工作往往起着协调、整合的重要作用。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行政管理队伍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影响着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首先,学校对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行政管理只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次要事情,只能发挥教学的辅助作用,因此对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缺少应有的关注。其次,认为行政管理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要能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就可以了,而忽视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长此以往,出现了管理岗位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只要求按章办事,按传统模式进行管理,创新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
培养模式单一,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校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经验式。即把行政管理人才放在工作实践中去锻炼,通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工作经验,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师徒式。它主要是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实施干部的培养。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又缺乏必要的继续教育的机会。上述两种培养模式虽然在行政管理人才的健康培养上有积极作用,但是光靠这两种培养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如果仅按经验式培养模式培养人才,必然导致思想落伍和理论知识贫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果仅按师徒式培养模式培养,必然因“近亲繁殖”导致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和管理水平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