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缺失与完善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涵及特征,归纳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是确保行政机关正常运转和事业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分布在行政管理、公检司法、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和部队等各个系统,而这些系统是各级政府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不可缺少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社会管理、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等繁重的社会任务。其内在特征为: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从社会范围来看,非经营性资产主要分布在非生产领域的各种组织中,如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各种人民团体等等。
使用目的的服务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配置于社会的非生产领域,其作用在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不应以营利为目的,只能以服务为根本目的。资金的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消耗资金的补偿来源和为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扩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的资金来源,不可能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结果中获得,只能来源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转移和各种财政收入的行政、事业费预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及其扩张速度,只能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模适度和不断发展为前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节约、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并尽可能地强化国有资产使用者的节约意识和经营核算意识。占用、使用的无偿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配置在非生产领域,在使用的目的上具有广泛的服务性,因此,这部分国有资产在占用、使用过程中的重点是保证其实物形态的完好无损,以满足顺利、有效地开展行政事业工作的需要。这一点不同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要求,经营性国有资产不仅要保值,而且必须不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