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
详细内容
目标管理在我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现在为止,包括武汉、连云港、青岛等省会城市在内的二百多个城市实行了城市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或党政群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这些城市借鉴并灵活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提高了政府工作效能与管理水平,并且根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政府管理模式。
1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概述德鲁克按照组织目标的广度将其层层分解为:战略目标和高级策略性目标、中级策略目标、初级策略目标、方案和任务,相对应的各级管理层次依次为: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并将目标管理的过程分为:制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分为七个互相联结的步骤,从而使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同时,德鲁克认为组织实施目标管理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条件:第一,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第二,下级人员的广泛参加;第三,组织需有充分的情报资料;第四,管理者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第五,管理者应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第六,相信广大组织员工的责任心和创造性,迎合组织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的论文观点。
2目标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1理论意义阐述通过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分析和学习,丰富了我国行政管理的知识,开拓了管理者的视野。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必须成为一种能使文化上的差异为人类的共同目标服务的工具,要学会把超国界的管理的统一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一种管理中协调起来,如果管理不能成功地使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遗产发挥作用,那么,社会和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1]随着该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它必将更加有效地指导我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工作。2.2实践意义阐述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私人部门的管理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许多政府在日常管理中积极借鉴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武汉、连云港及青岛三市这些年的管理实践来看,它们都把目标管理作为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初步建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关工作运行机制,避免了部门日常工作目标模糊,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被动的困境,充分调动了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目标管理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挑战目标管理理论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管理科学,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标管理本身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加之我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事务的复杂性特征,要想使该理论在其中发挥出应有的实效并非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3.1政府诸多目标难以量化对于政府部门这个庞大的组织而言,许多目标(如效益、服务质量)都是模糊的,难以将其量化。而随着外部环境愈加不稳定,变化也越来越快,将诸多目标进行量化处理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部门下一管理周期的目标要以上一个管理周期的绩效为依据,但公共部门产出的质与量很难测定和量度“,同市场产出效益—成本描述相比,非市场产出总的来说没有一个评价成绩的标准”。主要是因为:第一,政府部门目标多元化及目标弹性的特点,许多服务性产出具有无形性的特征。第二,政府部门的产出和产出的最终社会效果之间有时间上的滞后性。第三,“政府组织的产品缺乏价格信号和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因而也就缺乏检验和传递效率、质量信息的机制和渠道。”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要将政府部门的目标进行量化并非易事。3.2强调上下协商制定组织目标容易导致行政低效率甚至是行政无效率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目标的细化,并通过上下协商的机制将组织成员纳入到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来,但是强调上下协商可能会影响到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