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14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巴德补片(BARDposix)行荷包内环口周边腹膜缝扎治疗141例腹股沟疝患者。结果:141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且经过0.5~2a的随访,未见患者出现明显的异物排斥反应和复发现象。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疝具有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疼痛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临床分析
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常采用单纯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此种术式多需要患者在术后再次进行加强修补手术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我院根据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管前壁和后壁薄弱或缺损的解剖特点,通过使用巴德补片(BARDposix)、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来治疗腹股沟疝,结果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7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41例,其中男118例,女23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42±13岁。此141例患者的腹股沟区均有突出的肿块,且多伴有患侧不适坠感、腹痛、消化不良、尿频等症状。按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疝和腹壁学组修订的分型标准将上述141例患者可分为:I型87例、Ⅱ型34例、Ⅲ型18例、Ⅳ型2例。其中斜疝109例、直疝32例;单侧疝118例(右侧75例、左侧43例)、双侧疝23例。
1.2器械和材料
主要器械包括:30°腹腔镜、气腹针、2.5mm操作钳、直径为5mm的带有安全装置的穿刺套管、1.5mm的自制线钩针、5mm疝修补枪。疝环充填物为特型巴德补片,即直径为4cm、高为5cm的圆锥形梅花瓣样网片,其网塞为圆锥形,外层带凹槽,内层有8个花瓣。
1.3手术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的臀部垫高并对其持续进行硬膜外麻醉。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手术的操作步骤为:(1)在患者的上脐缘做一个直径为10mm的切口作为观察孔,用气腹针经此切口穿刺建立CO2(12mmHg)气腹,之后通过观察孔置入30°腹腔镜,并检查疝的位置、形状、是否有损伤。(2)直视下在患者的一侧腹壁平脐处做一个直径为5mm的操作孔,经此操作孔穿入5mm穿刺套管,然后将操作钳经穿刺套管置入患者腹腔。(3)在患者患侧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用剪刀做一针眼大的戳孔,然后用自制带线钩针经此戳孔带入双7号丝线。(4)在操作钳配合下缝合患者内环口内半周腹膜(把丝线缚在皮下戳口处),同时检查内环口的关闭情况。(5)用操作钳经5mm穿刺套管将巴德补片(网片和网塞)置于内环口处,并把巴德补片铺平、覆盖内环口。(6)使用疝修补枪沿补片边缘钉合6~8枪,直至补片钉合牢固。(7)检查患者腹腔内有无损伤、出血等情况,然后将所有手术器械取出、解除气腹、缝合切口。
2结果
此141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其手术时间为25~42min,平均37.2min。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20h内进食、自解小便、做轻微床上活动,在术后24h后下床活动。术后7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的症状、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的症状(经导尿后治愈)、2例患者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的症状,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且切口均为甲级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