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36例临床分析(一)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36例临床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膜刺激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72.2%、中性粒细胞升高占80.6%,腹水白细胞升高占56%,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9.4%,以C-杆菌为主,头孢类或/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经过治疗后治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 肝硬化腹水合并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差异很大。腹水检查,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常规检查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腹水PMN比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般使用第三代头孢或/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ˉtonitis,SBP)是指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没有感染灶的腹水细菌感染。肝硬化是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最常见的基础病。现就我科2005年1月~2010年6月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BP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均为我院内三科2005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8~65岁,平均36.5岁;失代偿期肝硬化34例;慢性重症肝炎2例;其中乙型肝炎33例(91.7%),丙型肝炎2例(5.5%),酒精性肝硬化1例(2.8%),病程4~13年,平均9年。
1.2 诊断标准: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共识中的诊断标准〔2〕,并结合临床及外周血常规多形核白细胞的比值而诊断。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体温:正常11例,37℃~38℃13例,38℃~39℃9例,39℃以上3例;(2)腹部表现:腹胀31例,腹痛14例,均表现持续性胀痛,无急性剧痛及阵发性绞痛,腹部压痛16例,反跳痛10例,无腹膜刺激征表现者8例,移动性浊音阳性23例,腹水增长迅速7例;(3)其他:并发肺部感染者4例,肠道感染者5例,肝肾综合征2例。
2.2 实验室检查
2.2.1 血常规检测:WBC(白细胞)>10×109/L26例(72.2%),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29例(80.6%),WBC正常范围的10 例( 27.8%) 。
2.2.2 腹水检查:腹水清亮者2例,腹水浑浊者34例,WBC>0.5×109/L 16例(44.4%);PMN>0.25×109/L 21例(58.3%);腹水细菌培养:所有腹水标本均行细菌培养,阳性7例(19.4%),其中病原菌为大肠杆菌5例(占细菌培养阳性的71.4%),肺炎球菌1例,肠球菌1例,药敏结果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敏感。
2.2.3 治疗与转归 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或/和喹诺酮类静脉给药,多数用药7~14天,最长4周。7例曾间断辅以腹腔内注入抗生素(头孢噻肟)治疗2~4次。治愈、好转33例(91.7%),恶化、无效3例(8.3%),其中2例死于肝肾综合征及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