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喉癌的CT诊断22例分析(一)

喉癌的CT诊断22例分析(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喉癌

  【摘要】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2例喉癌患者CT所见。结果 临床表现:声音嘶哑19例,喉痛、咳嗽、咽喉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CT表现:声门上型7例,声门型9例,声门下型2例,混合型4例,声门型最多。结论 CT检查能显示肿瘤大小、形状、范围及邻近组织的浸润情况,了解有无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关键词 喉癌 分型 CT表现

  喉部CT检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喉部肿瘤的定位及侵犯范围的诊断是较理想的影像检查,本资料对22例喉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喉鳞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21例,女1例,年龄43~78岁。临床表现:声音嘶哑19例,喉痛、咳嗽、咽喉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

  1.2 扫描方法 患者取仰卧,头略向后仰,使喉部与扫描层面平行,平静呼吸下连续扫描。部分患者扫描时发“i”音。扫描层厚常规用5mm连续扫描,扫描范围以下颌角平面至胸腔入口。

  2 结果

  喉癌的CT表现:按喉癌的原发解剖部位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混合型。本组声门上型7例,声门型9例,声门下型2例,混合型4例,声门型最多。

  2.1 声门上型 指发生于会厌顶部至喉室的肿瘤,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分为:(1)前组声门上型3例;会厌粘膜呈局限性肿块或弥漫性增厚。该处肿瘤易侵犯会厌前间隙,引起会厌前间隙内密度增高,CT值30Hu以上,使其间隙变窄或消失;(2)后外侧组:杓会厌皱壁,喉室或假声带肿瘤4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杓会厌壁增厚,致梨状窝变小或消失,呈双侧不对称,室带单侧或双侧增厚,边缘不光滑,呈结节状突入喉前庭,室带固定或活动度差伴甲状软骨破坏。

  2.2 声门型 (1)结节型:声带结节小者约0.3cm×0.5cm,多数为1.0cm×1.5cm,声带活动度正常或减弱;(2)声带略厚呈波浪型,多为单侧略不均匀性增厚;(3)声带软组织肿块,声带明显增厚伴密度增高;(4)声带旁间隙变浅或消失;(5)杓状软骨与甲状软骨间隙增宽或分离。

  2.3 声门下型 该型少见,本组仅2例,表现粘膜局限性增厚,并累及气管上端。

  2.4 混合型 肿瘤范围广泛,喉内结构分界不清,咽喉腔充满单个或多个软组织块影,喉旁间隙浸润,气管狭窄或堵塞,甲状软骨侵犯且向外生长,部分伴颈部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