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例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证候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调查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以中医理论、相关文献以及专家经验为基础,编制“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一对一统一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证候统计分析。结果 这些患者的证候(证型)出现频率较高(10%以上)者依次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痰热蕴肺、肝胃不和、肺气虚、肾阴阳两虚、气虚证、痰湿蕴肺、肝火证、心阴虚。实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肝、肺,虚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肾、脾胃、肺。结论 本研究的常见证候(证型)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能由于在不同的艾滋病证候研究过程中,患者(被调查者群体)和研究者均存在诸多内、外影响因素。
【关键词】 艾滋病;静脉吸毒;中医证候;统计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s of TCM syndromes of HIV/AIDS patients by intraveneous drug. Method Based on the TCM theories, related literature and experts’ experience, the questionnaire was piled and revised, 170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one by one, and the data was analysed. Result The frequency lines in turn:spleen qi deficiency, liver depression with qi stagnation, kidney yin deficiency, phlegm-heat congestion of lung, disharmony of liver and stomach, lung qi deficiency, kidney 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 qi deficiency, phlegm-damp congestion of lung, liver fire, heart yin deficiency. The excess syndromes lies in the liver and the lung. The deficiency syndromes lies in kidney, spleen and stomach, and lung. Conclusions The frequent syndromes in the stud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congener study. It may be caused by many different contribution factors of patients and researchers.
Key words:AIDS;intraveneous drug;TCM syndromes;statistical analysis
由于艾滋病期的患者病情错综复杂、变证百出,用几个证型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证候归纳则显得过于简单和片面,不足以概括和反映艾滋病患者的复杂病机和证候。尽管目前涉及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文献数量渐增,但通常多为重复堆砌、罗列以往专家学者的辨证分型,或是病例数较少、零星的艾滋病治疗经验介绍等,真正以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或艾滋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文献却很少。为此,笔者将2005年6月赴广西省5个戒毒劳教所进行的艾滋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作简要总结,以供艾滋病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调查对象
笔者于2005年6月1-15日赴广西省南宁市、北海市、桂林市的5个戒毒劳教所进行艾滋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70例,均为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感染HIV的患者。所有被调查者均经HIV初筛并确诊为HIV感染者,无心脑血管重大疾病及精神病史。被调查者均已在戒毒劳教所进行半年以上的强制戒毒,排除了急性戒断综合征的影响。
1.2 一般资料
170例被调查者中,男性150例(88.24%),女性20例(11.76%);年龄最大56岁,最小20岁,平均(33.22±6.03)岁;一半以上的人为无业人员,其次是农民、个体经营者及企事业职工(含工人)等;约85%为小学及初中文化水平。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有关HIV/AIDS的中西医研究资料及临床报道[1-2],参考有关专家的经验[3],编制了“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为避免引起被调查者产生恐慌和抗拒心理,将调查表改名为“广西戒断人员健康调查表”。本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资料,涵盖了HIV感染者/AIDS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对每一个症状进行程度分级。
2005年6月1-15日期间,课题组在广西省南宁、北海、桂林的5个戒毒劳教所进行病例采集,收集到170例静脉吸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流行病学资料。在艾滋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时,按统一标准进行一对一的中医证候问卷调查,为了避免引起被调查者的恐慌、抗拒等不良情绪及症状叙述的夸张等弊端,将本次调查内容向被调查者统一解释为普通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束之后,由课题组统一讨论确定被调查者的证候(证型)。在艾滋病中医辨证方面,参考了目前国内外中医界关于艾滋病辨证论治的相关文献及有关专家的经验,以脏腑辨证为主,其他辨证方法为辅。
调查结束后,由研究者建立数据库,并对调查表中的症状、体征及证候进行统计。由于本研究的被调查者症状较多,病情错综复杂,表现为单一证候(证型)的患者不多,大多数患者为复合证候(证型)甚至多种不同的证候(证型)同时存在,虚实夹杂。因此,为了便于统计,笔者主要采用单证统计的方法。除了肝胃不和、肾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几种常见而不适合拆分的证候予以保留外,其余的复合证候均拆分成各种单一的证候,然后按单证出现频率进行统计,以了解其证候的总体趋势。
3 研究结果
3.1 证候统计
(见表1)表1 1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证候频率排序(略)
170例被调查者中,4例无临床症状(为无症状HIV感染者),占2.35%,其余166例患者的证候(证型)频率较高(10%以上)者依次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痰热蕴肺、肝胃不和、肺气虚、肾阴阳两虚、气虚证、痰湿蕴肺、肝火证、心阴虚。
表现以实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肝、肺,以肝脏证候最多见,包括肝郁气滞(27.65%)、肝胃不和(19.41%)、肝火证(10.00%);其次是肺脏,包括痰热蕴肺(25.88%)和痰湿蕴肺(11.76%)。
表现以虚证为主的证候多见于肾、脾胃、肺。虚证(总数)以肾脏最多见,包括肾阴虚(27.65%)、肾阴阳两虚(14.12%);其次是脾胃气虚(29.41%);再其次是肺气虚(16.47%)。心脏证候频率最低,为心阴虚(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