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18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股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防范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静脉置管术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救治、长期静脉营养等方面。与普通静脉输注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感染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对本科2007年7月~2009年6月共发生18例中心静脉置管出现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5~84岁,导管留置时间3~31d。静脉置管途径:锁骨下静脉10例,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3例,共插管18次。
1.2感染判定标准
1.2.1局部感染
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液,细菌培养阳性。
1.2.2
全身感染置管期间出现畏寒、发热伴血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菌血症即得到控制者。
2结果根据拔管后导管尖细菌培养结果,可能导致导管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
3.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权衡利弊,为了减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股静脉穿刺;少用颈内静脉。
3.2
穿刺前护理穿刺前应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避免人员走动和清扫地面。术者应戴无菌手套、帽子和口罩,按要求备皮,用安尔碘消毒,消毒范围为10cm×10cm,然后扩大铺洞巾、无菌巾形成一无菌区。穿刺者动作稳、准、轻柔、迅速,尽量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暴露时间。
3.3穿刺中配合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过程中如误穿入动脉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10~20min后重新穿刺,避免形成皮下血肿造成后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