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防治(一)
详细内容
作者:康凤岐,常韦华,闫建军
【关键词】 高血压;心肌缺血;腹腔镜手术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缺血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时应用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述患者48例,于诱导插管前及术毕拔管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佩尔地平,分别观察静脉注射后至2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前及术毕拔管前静脉注射药物后2 min,SBP、DBP、HR即显著下降,且维持至20 min。术中配合硝酸甘油滴鼻,使SBP、DBP缓慢下降,且维持至停药后30 min,而HR无显著改变。结论:应用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及心率增快,维持全麻诱导,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平稳,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能减少各自用药量及其毒副反应,预防和及时处理心肌缺血,提高围术期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 高血压;心肌缺血;腹腔镜手术
心脏病患者手术逐年增加,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生理功能影响很大,尤其是冠心病(CAD)患者风险更大。为提高CAD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时处理心肌缺血甚为重要,血压过高增加心肌耗氧,易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而致死。迅速控制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能大大提高麻醉与手术安全性。我们对48例患胆囊结石,术前伴有不典型心绞痛、高血压左室高电压、ECG、ST、T波改变,窦性心律不齐、过缓、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快速型房颤、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等心脏疾病患者全麻处理,麻醉过程中应用佩尔地平、艾司洛尔、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我们在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防治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
选择ASA Ⅰ级~Ⅲ级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患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48岁~92岁。术前有不典型心绞痛、高血压左室高电压、ECG、ST、T波改变,窦性心律不齐、过缓、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快速型房颤、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等〔1〕。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前30 min东莨菪碱0.005 mg/kg(或成人0.3 mg),安定0.2 mg/kg。入室后静脉输液、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吸入氧浓度、尿量,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咪唑安定、芬太尼2 μg/kg~4 μg/kg,异丙酚2 mg/kg,万可松0.08 mg/kg~0.1 mg/kg,插管后以麻醉呼吸机控制呼吸,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1 μg/kg~2 μg/kg,万可松0.03 mg/kg~0.05 mg/kg维持麻醉与肌松。
1.2 方法
分别于诱导前给予静脉注射佩尔地平10 μg/kg~20 μg/kg,艾司洛尔0.4 mg/kg~1.2 mg/kg,诱导后20 min始用硝酸甘油0.2 mg~0.3 mg滴鼻维持血压平稳,术毕停药后,以佩尔地平10 mg/kg~20 mg/kg及艾司洛尔0.4 mg/kg~1.2 mg/kg维持拔管血压及心率稳定。观察诱导、插管前用药后0 min,2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SBP,DBP,HR的变化。7例HR快呈室上性心动过速型房颤,术中用西地兰0.4 mg,隔2 h再用0.2 mg。4例心率慢伴血压下降用阿托品0.3 mg,再加麻黄碱10 mg静脉注射。室性早搏用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注射或维持1 mg/min~4 mg/min。将上述各参数经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