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在围术期的康复护理(一)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在围术期的康复护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在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34例患者达到了手术的预期效果获得良好的康复。结论 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水平。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围术期;康复;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型中最重型〔1〕,对于脊髓压迫严重和症状进展快的患者早期采取减压手术可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减少灾难性结果〔2〕。2004年1月~2006年11月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骨科共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4例,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例的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38~67岁,平均52岁;病程15天~10年,平均8个月;住院8~40天,平均21天。
1.2 手术方法 颈椎前路手术5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8例,颈椎后路+前路手术1例。全麻14例,局麻20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型颈椎病的17分评分法〔3〕,术前评分重度JOA<7分6例;中度评分8~12分25例;轻度13~16分3例。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6~36个月,术后JOA评分重度JOA<7分共0例,中度评分8~12分共6例,轻度13~16分共28例。术后有3例出现C5神经根牵拉症状,6例出现吞咽时咽痛,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有25例有脊髓病手的表现,获得良好效果。
3 康复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慢性进展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减少灾难性后果的发生。手术是帮助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的方法。患者就医时对疾病的认识是局限的,对手术的成功存在担忧,针对患者心理问题,我们采取针对性方法:(1)术者与患者良好沟通。(2)让患者详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知道疾病手术与非手术的转归。(3)介绍成功病例。(4)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以及康复的理念,增强患者的信心。通过以上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适心理。
3.1.2 评估 (1)采用JOA评定神经功能。(2)评估预后。
3.1.3 术前训练 (1)俯卧位练习:用于颈后路手术,患者每日练习2次,开始时每次30 min,逐渐增加至1~2 h,并测量练习前后的心率、血压。如患者训练后的心率低于50次/min,则进行阿托品试验。方法:注射阿托品0.02~0.04 mg/kg,俯卧位,测量1、2、3、5、10、15、20 min的心率。当心率低于90次/min时确定试验结果为阳性。反映窦房节功能异常――窦性心动过缓〔4〕。本组1例行阿托品试验:试验前仰卧位心率72次/min,俯卧位2 min时54次/min,5 min时50次/min,10 min时50次/min,重复后的结果无异。此患者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后行后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2周患者心率恢复正常后予以取出起搏器。(2)牵拉气管练习:此练习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根据医生采取的手术术式的要求向左或向右做牵拉气管的训练,通常手术入路为右侧,需向左侧牵拉。右侧入路练习方法:用右手拇指按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持续向左侧推移,将气管牵拉过正中线,开始时每次持续时间10~20 min,此后逐渐增加至每次30~60 min,如此训练3~5天〔5〕。(3)不同体位下神经症状的观察:需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受压较重,屈伸活动可能诱发症状加重,如四肢麻木,“放电感”等不适。过伸过屈位可能明显加重症状。颈后路手术时需颈椎屈曲位,颈椎前路或全麻时需颈椎后伸位。术前颈椎屈曲位或后伸位训练,并记录患者出现症状时颈椎屈伸角度,这为手术时麻醉师和术者摆放患者体位提供重要参考,有利手术安全。(4)围领适应性佩带:观察围领大小是否合适,训练佩带围领时进食、轴位翻身、起床和活动的方法。 3.2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