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甲醛对分离真菌的抑制作用(一)

甲醛对分离真菌的抑制作用(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真菌 甲醛 标本 解剖学

  中、西医学历来重视人体组织形态学的研究,目前所用的尸体标本经防腐固定处理后,为避免水分蒸发、霉烂等变化,常浸泡于福尔马林(40%甲醛)中进行湿保存〔1〕。为了给解剖教学实验中尸体标本设定一个适宜的甲醛浓度,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经甲醛灌注好,放置于清水中保存一段时间的尸体表面刮下的纯白色绒状真菌(毛菌)和棕褐色绒毛状真菌(曲霉菌)两种。不同浓度的甲醛:15%;20%;25%;30%;35%;40%;45%。

  1.2 方法 将从尸体表面刮下的纯白色绒状真菌(毛菌)和棕色绒毛状真菌(曲霉菌)此两种真菌取材后放于无菌沙保弱氏平板培养基中,划线接种完毕,置于28℃霉菌培养箱中孵育7 d,待霉菌长满整个平板培养基表面,有颗粒状孢子及真菌菌丝生长后,作为菌种来使用。将1 mL待测药物(上述7种不同浓度的甲醛液)放入无菌直径9 mm的玻璃平皿中,然后向其中倒入56℃左右的沙保弱氏培养基20 mL,药物充分混匀后,静止放置片刻,待培养基中琼脂凝固。将培养基制作完毕后,每种培养基取其3个,进行重复试验,分别向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基中接种上述2种培养完毕生长良好的菌种于其表面,置28℃霉菌培养箱中孵育7 d,观察结果。

  2 实验结果
  
  不同浓度的甲醛抑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的甲醛抑菌实验结果(略)

  注:-有阴性菌落,+有非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