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科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初步建设及效果评价(一)
详细内容
作者:徐云升,宣暄,欧荣英,张学奇
【关键词】 临床技能;皮肤性病学;培训
由于受到医疗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一直是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的难点[1]。有效避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因素,对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予以改进,探索一套较为完善的、强化实习医生操作技能的教学手段,是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环节[2]。我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采用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途径,为本学科的实习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
1 皮肤性病学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主要设置
实验设施主要包括:医学模拟人及疾病模型,如针对病理活检无菌操作使用的背部“斑块型银屑病”制作、用于真菌镜检操作的腹股沟“股癣”模型、淋球菌涂片检查的“淋菌性尿道炎”模型、斑贴和点刺实验的前臂内侧准备区等;常用皮肤科实验室设备,如无菌操作包、显微镜、各种检验试剂等,均与实际操作准备一致;其他模拟医疗环境的辅助设施,如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等进行模拟演示;指导资料包括统编教材、配套的视听教材、临床皮肤性病学(本学科国内较为权威的专着)。
带教前的准备:各种操作示范录像片录制后经本科室高年资医师集体观看点评,确定无误后用于教学;指导教师由中级职称以上有较为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带教前熟悉各种操作的播放演示及实验化教学的不同环节;准备好各类项目的操作指南、模型使用登记、设备维护保养规定等实验室管理制度。
2 皮肤性病学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初步实施及效果评价
培训及研究对象为轮流到皮肤科的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实习生,共计105人次。根据教学大纲设计的主要培训内容及考核内容包括常见皮肤病的专科查体及皮疹描述、皮肤病理活检取材与标本固定、真菌镜检的取材与检查、感染性皮肤病的标本收集与镜检及培养、皮肤斑贴实验与点刺实验等各种皮肤病常见诊治技能。本次研究,与上一年度实施实验室化培训之前的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实习生97人的相同内容出科考核进行对照。对皮肤性病科临床技能中,皮疹描述准确、操作前准备充分、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过程熟练有序、无菌观念较强等采用齐性卡方检验,比较2组实习教学效果;对出科考核总成绩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采用皮肤性病学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实验室化有利于部分消除现行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带来教学方法上的不利影响,有效避免因实习教学引起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在提高教学效果上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