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亲属之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向患者获取准确的信息。这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最佳身心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需要。而护患沟通障碍像一把双刃剑在伤害患者的同时也伤害了护理人员。
1 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
1.1 对护患沟通重要性认识不足 沟通意识不强,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不愿沟通或很勉强进行沟通。
1.2 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 与患者交流时东张西望,甚至打断病人说话,或在患者伤心时无动于衷;甚至在病人病重或疼痛不安,难以接受外来信息的情况下,不合时宜地进行说教;不能把护患沟通融入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致使沟通与日常护理相分离。
1.3 沟通语言不当 住院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 个性不同, 文化水平及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等不同, 如果护患沟通时, 护士过多采用专业术语或者地方方言与患者交流, 容易产生误解或不解, 影响交流效果。在住院患者中, 他们都渴望医护人员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口语化, 要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1.4 知识面不够宽 当病人表示对病情、治疗等感到害怕或焦虑时,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解惑释疑,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1.5 技术水平不高 医疗是服务行业, 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如果护理过程中技术差, 服务不到位, 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满〔1〕。
1.6 交流信息量不足 住院患者一进病房,首先接触的是护士,这时患者及家属的情绪都非常焦虑,迫切想知道有关住院治疗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措施、预后、护理安排以及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及业务水平等。如果护士在护理患者时没能及时将相关问题解释交代清楚,会使患者对下一步所要进行的治疗程序不知而不肯配合。
1.7 沟通传递的信息量超载 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只考虑自己能够完成工作,不重视患者的反应和理解程度〔2〕。有的在工作繁忙时急于求成,健康教育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大,超过患者承受能力。
1.8 对患者的态度不良 冷淡,语言生硬,甚至训斥病人。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病人采取反感的态度。
1.9 病人方面的因素 对护士缺乏信任感;对护士期望过高;躯体疾病影响护患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