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损肺手术前后的护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针对处理。结果 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结论 术后恢复好。
【关键词】 毁损肺;手术;护理
由于结核、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肺组织慢性纤维性病变,并导致肺硬变或不张,使其功能不可逆性丧失,称为毁损肺。临床症状多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脓痰、发热、咯血等;其治疗方法比较局限,手术难度较大,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我院胸外科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毁损肺切除术治疗42例,现将手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29~45岁,结核性肺毁损38例,感染性肺毁损6例,其中损伤性血胸伴感染34例,脓胸感染4例,肺脓疡4例;术后39例治愈,3例术后早期并发呼吸衰竭死亡。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较重,心理压力大,对手术均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失败、术后疼痛等,护士要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与患者交谈,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同种患者手术成功病例,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 对于体质较差的患者术前给予静脉营养,同时提高饮食的营养成分,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鱼、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从而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以适应手术治疗。
2.3 呼吸道准备 患者入院即应戒烟,并嘱其减少到公共场合活动,并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应用抗生素等。对支气管扩张等痰量较多者,应指导患者体位引流,每日记录痰量。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等训练。
2.4 呼吸锻炼 (1)腹式呼吸训练:以使术后能正常呼吸;(2)深呼吸训练:鼓励患者经鼻腔作深吸气,再经闭合的二唇间呼出; (3)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嘱患者挺胸,深吸气终末用力咳嗽,一次完成咳嗽,纠正剧烈连续性既费力又无效的不正确咳嗽动作。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观察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胸部大手术后的患者,早期床上活动身体或翻身、咳嗽以及下床活动,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通过主动及被动方法活动四肢,尤其是活动双下肢, 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液栓塞的发生。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刺激肺的通气,增加肺的血液灌注,促进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和肺泡的氧合作用;也有助于减轻下肢静脉淤滞,预防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潜在的肺动脉栓塞,早期下床活动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减少与术后卧床相关的不利因素,调节患者情绪,如精神忧郁、情绪烦躁不安。术后早活动对患者的益处不亚于深呼吸锻炼及其他促进患者肺活量方法。本组患者有2例术后第5天右下肢疼痛,但未见明显肿胀,考虑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药物,如尿激酶、肝素钙、血栓通等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好,症状明显好转。
3.2 管道护理 本组病例术后一般置有多根管道,如:留置导尿管、胸腔引流管保持下胸引流管通畅,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观察呼吸时胸腔引流管中水柱波动情况,如伴有胸闷、气促、无引流液,提示可能引流不畅,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重新置胸腔引流管,更换胸腔引流瓶时应注意管道密闭,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对高龄、体弱、咳痰无力患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吸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