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努力促进毕节试验区的经济发展
详细内容
努力服务大局,不断优化职责,促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更好又快发展二十年来,全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坚持好字优先,紧紧抓住地委、行署深人实施开放带动第一战略,深人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的大好发展契机,不断优化职责,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1987年毕节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后,毕节地区工商局就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改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这一时期全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结合区情,采取了“先上车、后补票、先放开、后规范”,允许“一照多摊”,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允许长途贩运,鼓励农民办厂办店等措施,大力促进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1988年—1992年,全区个体工商业发展到38080户(48654人),注册的私营企业为280户,投资者1067人,雇工26310人,注册资本3522万元,为促进毕节地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切实做到“放、简、引”,“放”即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对民营企业放宽准人条件;“简”即以减量为前提,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引”即引导有一定基础的个体私营企业进人先进制造业、信息乌蒙论坛/2008年/第5期9试验区建设电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到2008年5月底止,全区登记注册在案的内资企业5784户,注册资本金563840万元,其中国有企业ro86户,注册资本金196207万元;集体企业1154户,注册资本金49094万元;其他企业208户,注册资本金2114万元;股份合作企业188户,注册资本金12362万元;公司1148户,注册资本金204063万元,其中地直内资企业共332户,注册资本金254936万元。
全区共有私营企业2939户,投资者8094人,雇工32356人,注册资金348070万元,其中有限公司1646户,注册资本金286784万元,新注册企业1148户,注册资本金巧005万元,其中内资企业36户,注册资本金3195万元,私营企业112户,注册资本金11810万元,投资者277人,雇11011人;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51073户,从业人员70080人,注册资金42355.6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881户,从业人员5812人,注册资金3531.8万元,在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法》中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以创业带动就业,仅2008年上半年共为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办理《营业执照》87户,减免登记费0.1716万元,管理费巧.036万元。
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公有制企业改革、改组、改制,为毕节地区毛纺厂、棉纺厂、地区水泥厂、地区化肥厂、地区振兴机械厂等企业的改制办理了登记注册手续。还积极落实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向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促进了毕节试验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效明显。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实施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六大工程”和“七大机制”,即“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市场助农”、“个私活农”、“权益保农”促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共清理农资经营户1970户,并以春耕、夏种和立秋农忙季节为重点,对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及零配件市场秩序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还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好农资市场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到2008年上半年已建立“两帐一票一卡一书”
1604户,建立分类监管台帐1970户。培养扶持发展农村经纪人3500余人,成立农村经纪人协会38个,还建有459个市场为农村商品流通提供了交易所,共指导申请涉农商标35件,把16个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殊地理环境因素下生产的农产品作为申报地理商标的重点扶持对象;在全区建立了“一会两站”
3357个,村级12315维权联络站2650个,市场、超市设立12315申诉台677个。有力地保护了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七大机制”的实施,为农村挽回经济损失,有效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消费维权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坚持把消费维权与促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大对商品服务行业的监督力度,及时进行消费提示,积极引导科学、合理、文明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引导规范行业行为和推进123巧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消费维权水平,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据统计,全区工商系统设立123巧申诉举报受理中心,60个工商所设立了申诉举报站,各企业、街道、党校、景区设立12315联络站2250个,聘请维权监督员和发展志愿者2017人。20年来,全区各级工商机关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咨询716215起,其中咨询95420起,受理消费者申诉17235起,举报356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16.6万元,罚没金额3.592万元。
20年来,全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基层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工商事业,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执法为民,树立了良好工商形象。(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