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考
详细内容
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政府网站向公众发布政务信息、工作安排和会议文件等,虽然也有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库系统,比如公务员信箱、网上交流和民情社意等板块,但基本流于形式,公众对于其内部数据库如何收集和解决并不了解,仅能坐等其变。网络时代的精神,就在于互动和相互联系,而不是“我发布,你接受”。网络不是传声筒,而是交谈。所以,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要在加大技术支持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引入监督机制,要在提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服务的同时,突出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改变单一的信息发布模式,从心理上满足大众对政府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在认知公共问题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选择,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舆论。“在过去属于自由国家,后来变成了独裁制度的国家里,出现了接近全体一致的人民共识,从而存在着这样一种公共舆论,它实际上是强加于公众的统一包装的官办舆论。”由此可见,公共舆论的自由是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媒体视角下分析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显得很有必要。
二、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滞后的原因第一,政府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从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我国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硬性差距比较大,直到现在,依旧有不少公务员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这就导致电子政务的建设遇到了技术的欠缺而成为一种口号。第二,公众政治参与意识欠缺。“顾客导向”的现代管理理念,要求政府管理要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并不高的原因除了技术和硬件缺乏外,公众政治参与的意识也比较单薄,一味地被动接受造成了思想上的冷漠。第三,信息传播的政治化。电子政务的管理权属于政府部门,相关信息的发布都是由政府控制,大众传播的政治化从源头上导致电子政务发展的滞后。政府通过掌握信息内容的方向性来提高政府自身的美誉度,由此造成的信息官办使得电子政务形同虚设、孤芳自赏。第四,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目前,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摘要:当前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依旧停留在简单的网页开发、政务公开等“政府上网工程”的阶段。(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