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烦躁原因分析(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高血压;硬膜外麻醉;烦躁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血压患者手术例数越来越多。由于高血压病本身的特点,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有时麻醉管理比较困难,如术中患者诉全身不适、烦躁,常令麻醉者手忙脚乱。在2007年里,本院就有2例此类情况,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例1 患者,男,70 kg,69岁。因左股骨颈骨折拟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有高血压病史7年,不规则服降压药,血压140~190/88~105 mm Hg。入院后行依那普利口服降压,血压在135~154/84~98 mm Hg。术晨继续服用依那普利10 mg。麻醉行硬膜外阻滞,12-3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0.16%丁卡因混合液,试验剂量排除脊麻后,首剂用药13 ml,平面上界达T10。用药10 min后即开始手术,术中诉伤口疼痛及久卧不适、欲动,血压 86/51 mm Hg、P129次/min,此时已补液平衡液500 ml,聚明胶肽250 ml,术野出血不多。认为主要与硬膜外阻滞不全,牵拉刺激致血压下降有关,即予多巴胺2 mg静注升压至130/70 mm Hg后,辅以度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镇静,同时硬外药追加5 ml局麻药,未测麻醉平面。之后患者非但没能镇静入睡,反而出现烦躁增加,血压下降明显,反复多次静注多巴胺2 mg,血压维持在65~88/30~58 mm Hg,患者一直诉浑身不适、躁动、胸闷、呼吸逐渐费力,无胸痛,在吸氧下SpO290~93%,P127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压低明显,无室性早博。由于多巴胺升压困难,在低血压持续40 min后始予麻黄碱6 mg静脉注射,患者躁动和血压仍无明显改善,5 min后再静脉注射6 mg麻黄碱,血压才逐渐升至120~130/74~86 mm Hg,并趋于稳定,此时患者安静,入睡,询问其诉双上肢有麻木感,针刺T4平面不痛。无心脑血管意外。?
1.2 例2 患者,男,75 kg,70岁。因前列腺增生症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高血压病史10年,曾三次脑梗死病史,长期卧床,被搀扶可室内短距离行走。长期服用依那普利降压稳定在134~150/82~95 mm Hg。硬外麻醉行14.5穿刺置管,排除脊麻后,首剂用药10 ml(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5 ml)。约8 min后感觉双下肢麻木,准备手术,诉尿道口疼痛,又过5 min仍诉疼痛,此时血压同术前水平,未见下降,即予硬膜外腔追加1.73%碳酸利多卡因8 ml,加药后3 min手术无痛,血压则从150/95 mm Hg逐渐下降。患者也开始诉全身不适,难以卧床,颤抖、躁动,予度冷丁50 mg,氟哌利多 2.5 mg静脉注射,仍无法安静、止颤,由于担心有局麻药中毒的可能,又静脉注射安定2 mg,也无效,仍诉说睡累,烦躁不止,患者无法合作,未能测试麻醉平面。手臂震动,NiBP和SpO2测量困难,有时不显示,有时则显示BP65/35 mmHg、SpO291%,反复多次静脉注射多巴胺2 mg升压,血压波动在60~85/30~40 mm Hg,患者诉胸闷,难以呼吸,加大吸氧仍无改善,无胸痛,ECG显示窦性心律,ST压低明显,P87次/min,无室早。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中补液800 ml,膀胱冲洗液入出量相等。低血压烦躁持续1 h仍无好转,脉搏触摸不清,逐加用麻黄素12 mg,分2次静脉滴注,血压方才上升稳定127/86 mm Hg,此时患者安静、入睡,询问其诉全身感觉明显好转,双上肢麻木,测试平面T4不痛。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2 讨论?
高血压患者下肢或下腹部手术,常选择硬膜外麻醉,但有时阻滞不全,患者疼痛不适,只能静脉辅助用药或硬膜外加大药量,这都增加了麻醉管理困难。?
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有血管硬化,弹性下降,心肌损伤,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代偿能力差等变化[1],又加上降压药的作用,因此在硬膜外麻醉时,需少量多次用药严密观察。高血压病常以老年人多见,而老年人硬膜外腔容量减少,常有封闭,硬膜外用药增加容易引起麻醉平面过广,导致血压下降,高平面阻滞还会抑制心肺功能,因此引发了严重的循环抑制和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本观察两例均为此类情况,麻醉平面过高,均达到了颈部水平,双上肢出现麻木,出现严重的休克表现,血压下降,循环不足,SpO2降低,全身不适,易激怒,极度烦躁不安,甚至神志模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