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治分析(一)
详细内容
作者:洪钟亮 江明友 卢国春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容易漏诊,当出现梗阻症状时已属晚期,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的诊断率低。而对于中老年人出现不完全或完全梗阻时又易忽视大肠癌的存在。作者对1994至2005年收治的89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做一简要分析,以提高对梗阻性大肠癌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例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50~85岁,平均65.8岁;患者从有症状到出现梗阻的时间为5d~2年,平均2.5个月。发生梗阻的部位:右半结肠29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17例、乙状结肠22例、直肠16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手术78例、短路手术3例、单纯造瘘术8例;施行术中结肠灌洗26例,切口感染5例,腹腔感染4例及吻合口漏1例。本组死亡2例。
2 讨论
结直肠癌是老年入的常见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结肠癌致结肠梗阻的发生率约7%~29%,成人结肠梗阻中约20%~55%由结肠癌引起,老年人急性肠梗阻则更多由结肠癌所致〔1〕。
2.1 发病率
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世纪50~70年代国内文献报告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2〕,而本组资料为65.8岁,提高了近20岁。目前发生梗阻的大肠癌在向老年化发展〔3〕。本组资料梗阻发生最多的年龄段为60~69岁。在梗阻病史中,患者从有症状到出现梗阻的时间平均为2.5个月,反映出中老年人的梗阻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当老年人出现慢性营养不良、贫血、经常性腹泻、大便习惯的改变或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等症状时造成的误诊为数不少。当患者出现临床不典型症状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大便潜血、直肠指诊、钡灌肠及内镜等,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2.2 梗阻发生的部位
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相对狭小,肠内容物干燥,通过肿瘤导致狭窄的肠段困难,更易较早地发生梗阻,因此文献报告结肠癌梗阻发生的部位以左半结肠最多。分析原因:左半结肠发病率高,且多为肿块型,随着病程延长,肿块向肠腔内生长,造成肠腔阻塞,引起梗阻。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多同时发生各系统疾病,反应能力降低,腹泻、慢性贫血等左半结肠病变的早期症状被忽视。一旦发现病变已属肿瘤晚期,增加了肠梗阻的发生率。对于临床医生应重视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警惕肿瘤所致的早期消化道症状,避免漏诊和误诊。
2.3 大肠癌梗阻的特点
大肠癌引起的梗阻除具有一般肠梗阻的特点外,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1)不典型的腹痛:特别是中老年人机体反应力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差;(2)呕吐不明显:因系低位梗阻,早期不会出现呕吐,只有到晚期才会发生呕吐,甚至呕出粪水样物;(3)明显的腹胀:这是许多中老年人都具有的症状;(4)完全停止排气排便较少:往往在此之前有如腹泻、血便、脓血便的表现;(5)X线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肠胀气,肠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