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抗肿瘤中成药在中晚期胃癌化疗中应用的药物经济学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研究两种抗肿瘤中成药在中晚期胃癌化疗中的临床作用特点和经济学效果。方法 采用回溯法筛选73例晚期胃癌化疗病例,分成A、B两组,A组为金蒲胶囊加化疗组(38例),B组为珍香胶囊加化疗组(35例)。运用药物的疗效比较和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神经毒性、卡氏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成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比A组的成本效果比(C/E)明显高。结论 A组疗效最具经济学意义。
【关键词】 胃肿瘤;药物经济学;化疗;中成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va luation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wo chinese patent antitumor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stomach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73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omach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ddition to chemotherapy, Group A (n=38) and B were administered Jinpu capsules and Zhenxiang capsules, respectively. The two groups were pharmacoeconomically assessed.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ect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nd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bnormal white cells, neurotoxicity and increase in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co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i.e. the ratio of cost/effectiveness was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A.Conclusion Jinpu capsules is better than Zhenxiang capsules in cost?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tomach cancer; pharmacoeconomics; chemotherap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化疗为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但其毒副作用往往比较明显,主要表现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副作用;中成药大多均定位在辅助肿瘤治疗药物,辅助化疗可以达到增效减毒作用,即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骨髓抑制等,同时杀灭潜伏的亚临床病灶,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转移的可能性[1]。目前临床常用于胃癌化疗期间服用的中成药有10余种,本研究对常见两种中成药进行了成本效果关系和临床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药物流行病学的回溯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中的晚期胃癌分类代码,根据《中国肿瘤病理学分类》中的晚期胃癌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晚期胃癌的诊断标准和要求[2]。在2006―2008年中筛选出化疗期间分别服用金蒲胶囊和珍香胶囊的患者73例,符合中晚期胃癌的诊断要求,并确诊为原发性胃癌,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影响治疗的疾病,所经治疗药物均耐受且无禁忌。全部患者卡氏评分>60分,近30 d 内未用过其他药物。
1.2 治疗方案 各组患者治疗方案中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个体体表面积或体重以及药物剂型等计算,疗程和周期也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化疗方案的第1天,表阿霉素 60~80 mg,静脉冲管;第2至第15天,希罗达(卡培他滨)1 500 mg,2次/d。依据服用不同中成药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化疗同时服用金蒲胶囊,B组为化疗同时服用珍香胶囊。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疗效指标 按有效和无效区分,以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中的CR (完全缓解)和PR (部分缓解)为有效;以NC (无变化)和PD (病变进展)为无效[2]。
1.3.2 不良反应指标 化疗后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数、胃肠道功能异常和神经毒性等,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毒副反应的评价参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Ⅳ度,本研究只计出Ⅰ~Ⅳ度的总数[2]。
1.3.3 生活质量指标 按WHO推荐的卡氏评分标准(KPS)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增加≥10分者为改善,减少≥10分者为降低,增加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
1.4 分析方法
1.4.1 成本的确立 为了便于观察结果和比较,本组只考察直接成本,包括以下几项:药物费用(C药),指在整个化疗周期中全部药品的平均直接费用;检查费用(C检),指化疗周期前后检查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治疗费用(C治),指整个化疗过程中的治疗费用。总成本(C总)C药+C检+C治。
1.4.2 评价指标的确立 有效率(E)=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成本/效果比(C/E) =总成本(C总)/效果(E)。
1.5 统计学方法 成本均数用Newman?Keuls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