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青少年神经症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一)

青少年神经症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青少年; 神经症性障碍; 父亲; 母亲; 养育方式; 神经症

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这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引起了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关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1,2〕。为进一步系统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此项青少年神经症患者和同龄正常人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研究,以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罹患神经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神经症组:某医院心理科2005-2006年门诊及住院的28名青少年神经症患者。入组标准:(1)诊断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D-3)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排除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酒依赖、物质滥用、严重躯体疾病等。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2~24岁,平均年龄(16.32±1.12)岁,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对照组:在某中学及大学中选择同年龄在校生30人为对照组。入组标准:无精神病史,排除精神发育迟滞、酒依赖及物质滥用、严重躯体疾病。本组男17人,女13人,年龄12~24岁,平均年龄(17.14±1.35)岁,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1.873,P>0.05)。

1.2 方法

1.2.1 工具 采用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是1980年由瑞典Perris等编制,由我国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3〕。该问卷包括由58个项目组成的父亲养育方式的6个因子,分别为:FF1――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FF2――惩罚、严厉;FF3――过分干涉;FF4――偏爱被试;FF5――拒绝、否认;FF6――过度保护。由57个项目组成的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因子,分别为:MF1――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MF2――过度保护干涉;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

1.2.2 测试方法 测试在统一指导下,笔试完成所有问卷题目,测验员经统一培训,以保证被测者不受任何暗示。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神经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比较:分析可见,父亲的FF2、FF3、FF5、FF6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MF2、MF4得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母FF1、MF1、FF4、MF5以及母亲MF3得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表1 神经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各因子得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