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心电图在心肌炎与肺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心肌炎与肺心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12导联心电图、自身免疫抗体及两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了50例心肌炎、90例肺心病患者,并与60例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50例心肌炎患者中有43例出现了反映心肌损伤的S-T段下移的波形,其中43例抗核抗体阳性、38例抗心肌抗体阳性率。说明心电图结合自身抗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是早期诊断心肌炎的有效途径。90例肺心病患者均出现P波的改变,其中3/2以上的患者出现典型的肺型P波。说明肺型P波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肺心病的实验室检查。结论 12导联心电图对心肌炎、肺心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肌炎;肺心病;心电描记术;心电图
心肌炎、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心肌炎是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很难诊断。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常由于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障碍引起。为探求心肌炎、肺心病的早期确切诊断,我们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50例心肌炎、9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并配合两维超声检查、自身免疫抗体检查,通过临床验证,初步证明12导联心电图对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2000年5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的心肌炎及肺心病患者。根据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及贝政平主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的标准进行心肌炎及肺心病诊断〔1,2〕。
50例心肌炎、90例肺心病患者均系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50例心肌炎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22例;年龄7~39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年,平均半年。90例肺心病患者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32岁;60例正常对照人群来自我校大学生健康体检。
1.2 方法
1.2.1 入选患者的条件 心肌炎患者的入选条件:有1~2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疑似病毒性心肌炎;肺心病患者的入选条件:病人有慢性肺疾病病史,近期出现心脏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但不能肯定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2 实验室检查 50例心肌炎患者、90例肺心病患者及60例健康大学生均做12导联心电图常规记录。50例心肌炎进行自身免疫抗体及两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按Bhandria氏心肌病变分型法〔3〕,以确定心肌超声组织学特征。
2 结果
2.1 健康大学生体检结果
60例健康大学生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为正常心电图。
2.2 心肌炎患者检查结果
2.2.1 心电图及自身免疫抗体检查结果 我们对50例心肌炎患者进行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50例中反映心肌炎心肌损伤S-T段下移的患者有43例,说明S-T段下移≥0.05 mV,是比较敏感的发现进而诊断心肌炎实验室检查方法。自身抗体检查,以抗核抗体、抗心肌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占到43例、38例)。说明心电图与自身抗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是早期诊断心肌炎的有效途径。见表1、2。
2.2.2 两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室壁回声不均匀,心内膜回声增强;4例全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1侧主动脉右冠状窦膨出,回声不均匀,左冠状动脉主干1.5 mm,周围回声增强;3例室壁运动减弱,3例左室下壁或室间蕊可见棉絮样光团,2侧室腔增大,室壁变薄,回声不均匀;1例前外侧乳头肌回声增强;30例心功能检查EF、FS低于正常人(EF52%~84%,FS25%),通过2-DE检查发现,多数病人室壁回声不均匀,并伴有心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