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点浅探(一)
详细内容
有一次外甥所在的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我作为代表应邀参加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一节是阅读欣赏课《蝉》,课堂上有一个细节让我至今难忘。老师提问:“课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一位小个子男生反应灵敏,马上举手:“先仰(抑)后扬”。话音才落,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即刻宣布“你错了!”又赶紧请其他同学回答。而那个同学呢?脸涨得通红,讪讪而坐,接下来的大半节课始终是一幅郁闷的模样。
一句“你错了”看似简单的课堂评点,从教师的口中不经意说出,可是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热情高涨地第一个举手,因为说错话,然后被定性为失败,太残酷了。其实学生在课堂上说错话是常有的事,试想:有那么多陌生人的课堂,不要说学生,就是教师有时也会紧张得说话结结巴巴。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不妨在一边鼓励一下“再想一想,该怎么说?”“别急,慢慢来!”我认为这些话,该成为我们的口头禅。
那么怎样的课堂评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教师的引领作用呢?
面向全体。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课堂和学生中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某个学生,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做到“跟观八方”,不仅从眼神,而且从语气、态度等方面注意调控自己对学生的评点,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最大限度地采用多样的激励性语言,使每一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激励和赏识。有人说“称赞就如阳光”,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激励艺术,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有很多常用的赏识性语言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的设计太富有想象力了。”“我非常赞成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教师运用这些评点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欢快轻松地各抒己见,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产生一种自觉求知的内驱力,形成一种“乐学”的心理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信任中起步,在鼓励中进步。
因人而异。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评点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出不同的评点。
对基础差的学生,评点应重在鼓励其敢说敢谈。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原因主要是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针对现状,我在教学中拟定了一套朗读计划,利用每天语文课开始的1-3分钟时间,进行朗读水平演示,以抽取“幸运奖”的形式,请5-6名学生朗读他们自己喜欢的语段,老师当场打分,打评语,但是为照顾自尊绝不在课堂上宣布,让学生自己课后去拿。根据实际在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那里写上:“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低了点,怎么样,下次一定响点,争取让同学们都听到。”或者“声音太美了,只是缺乏点激情,下次来点,怎么样?”谱如此类的话。一学期下来,所有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渐渐地,他们都变得爱读课文了,课堂上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