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教师有效培训策略主要有:立足岗位,全员练兵;突出骨干,倡导选择;团队互助,共同提高;研修一体,解决问题;城乡结对,实战培训;远程培训,资源共享。为保证教师有效培训策略的顺利实施。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建立健全了“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培训管理机制,并初步建立分层评价机制。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有效培训
  
  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围绕教师“有效培训”开展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有效培训的内涵与表征
  
  (一)有效培训的内涵
  关于有效教学,专家学者早有界定:“有效教学是指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由此,我们不妨采用有效教学的“三有论观点”来描述教师“有效培训”:有效果,指对培训活动结果和预期培训目标的吻合度的评价;有效率。借用经济学的办法,指对培训产出(效果)与培训投入的比率的评价;有效益,指培训活动收益和培训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对培训目标和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
  
  (二)有效培训的表征
  1,培训目标有效
  确定具体明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培训目标是实现有效培训的首要因素。我们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第一,培训目标应与国家教育教学以及学校改革目标相一致,并且能促进教育及学校目标和战略的实现;第二,必须和教师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只有培训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统一,才可能获得教师的最大投入;第三,把培训目标变成可操作性的任务。
  2,培训内容有效
  好的培训内容是有效培训的基础保障。内容有效取决于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过程的起始环节决定了培训的目标,它通过收集、分析各种相关信息以判断施训方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从而为决定培训的内容等作决策参考。需求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的培训内容,往往会使培训增效或达到高效。
  3,培训方式有效
  培训目标的多层次性、对象的差异性、内容的复杂性、时间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的“学校教育式”培训方式,专家讲老师听、被动的、接受式的培训方式,都受到挑战和质疑。教师培训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只有把培训的自主权还给老师,让教师主动地参与,有效培训的价值取向才能得以实现。
  4,培训管理有效
  培训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机制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过程进行有目的地控制的各种职能活动。对于兼有成人教育与在职教育特点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来说,培训的管理更应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实践表明,培训体制、制度建设以及弹性化的学时学分管理都是卓有成效的。
  5,培训评价有效
  制订专业的评价标准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评价、反馈系统建构应包括:反应评估,即学员是否喜欢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否有用,学员的课堂反应是否积极;学习结果评估,即学员经过培训学到多少有知识,学员的能力有多大的提高;工作表现评估,即学员的工作表现在培训前后有无变化,变化多大。工作中能多大程度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业绩评估,即培训前后教育教学质量业绩是否有所提高;建立学员档案,即采用描述性记录、量化反馈,并深入到实践流程。
  
  二、有效培训的实践策略
  
  教师“有效培训”需要通过一系列策略和途径加以体现和落实。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主要设计实施了以下有效培训策略。
  
  (一)有效策略之一――立足岗位,全员练兵
  去“情境化”的“空对空”式纯理论培训是不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如果受训者不能持续有效地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当中,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的话,这个培训就是失败的培训,其结果自然也是无效的。
  在培训重心下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我们理解的培训“情境”,就是将培训立足于学校、扎根于课堂。基于这一点,我们把教师岗位培训的内容定位于专业能力训练与提高上。为此,我们开发、设计了培训新载体――《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记实手丑盱》,免费发放,人手一本。手册开列了教师岗位专业能力菜单,设立“必练”与“选练”两个模块23项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研科研等方面切入,突出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选练”模块从课程建设与资源整合、班主任工作、教育技术、校本研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特殊能力以及提升教育智慧等方面着手,强化教师综合能力。主题性栏目“读一读”,让教师了解单项能力的内涵;“想一想”,引发教师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议一议”,启发教师对难点、疑点问题的深度思辩;“做―做”,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领悟;“评一评”,让教师对自己及同伴的教学实践有科学的价值判断。学校、教师结合实际确定练兵起点,教师的专业实践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有效策略之二――突出骨干,倡导选择
  哈尔滨市的骨干教师培训突出了选择性,创新了培训模式。选择性就是根据培训规划的要求,使教师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形式、学习地点和组织形式的自由。创新培训模式,就是打破传统教师培训一刀切、齐步走的定势。哈尔滨市率先在骨干培训中尝试设置选修课程。根据教师需求,我们设计了“依托高校培训、实践考察、走进名校、名师导学、送教下乡、岗位练兵、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制培训”等九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不仅满足了教师普遍性需求,又满足了教师个性化的需要,较好地解决了学员来源、任教科目、教学经历、学校环境等因素不同给教师培训带来的适应性问题。农村骨干教师23人走进了山东杜朗口中学,原汁原味地学到了“教学真经”的个案;城市中学骨干教师61人走进了华东师范大学,零距离地与课程专家接触。培训后,骨干教师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实现了教师培训收益的最大化。
  
  (三)有效策略之三――团队互助。共同提高
  知识传递活动经常发生在“实践社群”的非正式社会组织中,教师的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背景中进行的。当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面临共性问题与普遍的困惑,团队学习与研究便成为时代的呼唤。
  在课改之初,哈尔滨市适时向全市教师发起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号召,掀起了学习化运动。多年来,教师团队建设始终遵循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本规律有效运作。至今,全市共确立了百余所试点学校和100个先导实验团队。创建活动中,南马路小学以青年教师理论研究会为依托,通过自主管理、信任授权使教师们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分析现状,选定进取的目标,自我制订改进对策,自己组织实施、检查效果、评定总结。团队中的教师运用共同学习与研讨的方式,启发彼此的思维,积聚大家的智慧,集成最佳的成果。团队建设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使教师从培训走向自主学习,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培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