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小学音乐合作教学的反思(一)

小学音乐合作教学的反思(一)

详细内容

[摘要]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合作精神作为当代音乐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指出,彰显了音乐合作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音乐合作教学寻找突破口,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音乐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教育问题建议\
一、现行小学音乐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合作教学是单纯的模仿,还是为获情感体验。
由于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理解存在严重偏差,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合作音乐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模仿,单纯地认为唱得像就是唱得好,只是进行加强合作、学会合作的说教与训导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无视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学生陷入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在音乐合作教学中,音乐与合作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音乐合作教学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不断溶入各种音乐审美、体验、探究活动,才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合作教学,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合作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合作教学中获得一个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合作教学是为了练“合作”,还是为了学“音乐”。
音乐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但是更加尊重音乐,在合作教学中融入音乐审美,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是合作教学的目的。比如不少老师单纯地追求教学课堂形式的新颖性,而不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滥用合作教学。对于能够利用传统教学完成的学习任务,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合作探究完成,对于不符合用合作教学形式表现的内容也牵强地使用合作教学,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合作疲劳,丧失对音乐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二、音乐合作教学如何发挥最佳教学效益
(一)重视异质分组,实现均衡竞争。
任何人都有渴望获得他人肯定的心理,特别是获得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肯定。要促使音乐合作教学发挥最佳效益,就要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肯定。进行异质分组,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使学生在竞争中激发潜能,获得肯定,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异质分组,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学生音质、音色的差异,音乐基础、音乐思维的差异进行有目的的分组,使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音乐水平悬殊不至过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合作协调能力,达到合作教学的效果。如果单纯只按照姓名、学号或者座位号进行简单分组,有可能造成各组之间实力悬殊过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合作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