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感人作文>少年班影评

少年班影评

详细内容

篇一:《《少年班》观后感》

《少年班》观后感

一、江老师的选择

江依琳的出场仙得清新脱俗、无与伦比。幽静的树林子里,柔和的音乐声中,缓缓舒展开的身体,散发着成熟、诱惑的气息,就连11岁的小神童方厚政也迷得七荤八素。三位天才的情感启蒙老师就是她了,我们可以称她“江老师”。

江老师的心思旁人真是猜不得,舞会上她自带音效的出场,躁动了在场男孩们的荷尔蒙,挑衅、打架,为江老师竞折腰。当时她与麦克跳了一支情意绵绵的舞。又因为麦克说她扎麻花辫更加好看,第二次球场相见时,便扎起了麻花辫。在这里,我以为她喜欢这个聪明的傻弟弟。可是我太低估江老师的道行了,一切都是她的逢场作戏,卖弄风情,玩弄一群高智商的奇葩似乎颇有成就感。麦克约她看最美的夜景,操控女生宿舍的灯摆出爱心的形状,可是只有麦克自己欣赏。久久等不到人,麦克失意地将啤酒泼到了遥控器上,结果左手触电受伤。小神童方厚政约她下棋对弈;“神人”王大法偷了马,约她饮马江湖,仗剑天涯。不过据吴未说,江女神在隔壁教室自习了一晚上。

如此看来,江女神可以称得上一朵好大的白莲花,可事实证明她就是一个绿茶婊。数学课上她对常松的鼓动,我以为是她对常松的嘲笑,想看常松出丑。现在想起来,那分明就是在调情。面对常松奉上的鲜花与礼物,她手轻轻地推开,我以为是她自尊自爱,现在想想分明是欲迎还拒。

常松恐慌过,他害怕那个叫麦克的小子,抢走了他的女神,还想过找人整整那小子。但他或许高估了江老师的价位,在票子的强烈攻势下,江老师便在车里献身了。常松在车里对着吴未做出的胜利者的飞吻,似乎告诉着我们再聪明的脑子,不能变现,怎么也抵不过票子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周兰——孤独的天才等不到她爱的男孩

刚开学时,她便注意到了那个桀骜不驯的麦克。她的眼里、心上全都是他,再容不下其他人。吴未每次傻乎乎地和她搭讪,她总会将不被心上人注意的怒火转嫁到吴未身上,总是对吴未施以最恶毒的话语,说吴未每回都考班上倒数第一,如果她是吴未,她早就去死了。虽然被骂得体无完肤,可吴未还是无可救药地爱着她。就像周兰她无可救药地爱着麦克一样。她画了许多麦克的画像,画的时候,她的眼角都溢满笑意。麦克喜欢女生扎麻花辫,她便将清冷短发蓄长,扎起了麻花辫。爱一个人,哪怕东施效颦也是会去做的。麦克想要打架,她便可以给他递剪刀。你想要什么,我便能给你什么。他们是同类,都是孤独的天才。可惜麦克那时眼中没有她。才子爱的更可能是佳人,而不是不解风情的才女。

爱一个人有多喜悦,就能被伤的多彻底。智商过人的麦克怎么会意识不到周兰喜欢他呢?他恼火地说周兰是自作多情的时候,周兰就已经明白了。她曾经高傲地说过,没有人能愚弄她。可是情窦初开的她,爱得那么小心翼翼,爱得那么不留余地。可是那个人却早就洞悉这一切,看她就像看一个小丑。骄傲如她,就算爱得再深,也会放弃。她当着麦克的面剪掉了自己为他而扎起来的麻花辫,也剪去了自己对他的一腔爱慕。

结局时提到,周兰后来曾和麦克谈过恋爱,但是一段时间后就分了。在我的想象中,周兰剪去长发后,是不会再爱麦克的。她学会打扮,开始绽放美丽,加上她的苦心经营,麦克终于爱上她了。可是她早已经对他绝情了,在她心里他再也比不上那个每回都考班里倒数第一,又蠢又傻的吴未,毕竟那是第一个或许还是唯一一个男孩子会去喜欢不会打扮、真实的周兰。让麦克爱上自己,又狠狠地将他甩掉,便是报复他当年那句“自作多情”最好的方式。

三、吴未——给金枪鱼保鲜的伟大鲶鱼

吴未,一只被放在狼堆里的小羊,一条给金枪鱼们保鲜的鲶鱼。谁都知道吴未不聪明,每回都考班上倒数第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从小的各种神童事迹都是凑出来的。每回考试,

他的母亲就利用副校长的职权给他泄题,可就算泄题了,他也每回只考全校第二。他真是笨啊,可一向崇拜强者的我却对他鄙视不起来,甚至他让我肃然起敬。

虽然每回都考全班倒数第一,但他一直都在努力着。周老师告诉他,他只是给金枪鱼保驾护航的鲶鱼时,他也接受了,而且很是尽责。虽然他不够聪明,可每个人都把他当兄弟。因为他傻到了极致,他总会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十来人拿着棍棒要来打小方和麦克时,他死死地拦住了,让他们快跑。麦克因为烧车要被开除时,他主动出来替麦克顶罪。看上去懦弱的他,在这些时候总是宛若天神般存在。

不聪明的他在宿舍里总得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与别人智商上的不同,就连喜欢的女生,他也想和别人一样,就不会被大家发现自己的蠢。他也想过像大家一样去喜欢校花江依琳,可是他做不到。他的目光总是跟随着那个聪明却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周兰。就算这个女孩总是用恶毒的语言讽刺他,可是在梦里,是周兰拉着他逃离了母亲的黑暗掌控。就算一次次为爱得遍体鳞伤,可他还是忍不住向周兰靠近。就算是被言语攻击,就算是看着周兰为别的男生画像,为别的男生痴狂,为别的男生黯然神伤,他都情愿,情愿这么远远地看着她,陪伴着她,共同经历内心的起伏挣扎。

数学小组离开学校那天,四个男生喝得醉醺醺的,到女生楼下喊楼。别人都是喊的女神江依琳,可他喊出了心中的“周兰”。而周兰却在偷偷望着窗外那个喊着“江依琳”的麦克。一如开学典礼那天,周兰偷瞧着麦克,而吴未注意到了周兰。

故事临到结尾处,吴未被开除回家。周兰了解到了吴未的心意,追着吴未乘坐的公交车,一直不愿停下。可惜吴未见不到了,他最终离开了那群天才,离开了自己十五岁时第一次爱的人。

篇二:《少年班观后感》

少年班观后感

今天晚上观看了孙红雷主演的影视剧少年班。对于我这个不懂得从专业角度欣赏影视的普通人,我也只能从自己的感觉方面说说对这部影视剧的看法。

这部影视剧主要是以孙红雷为线索贯穿全剧,期间主要的描绘的是少年班成员在在大学期间的主要经历。我自己也是在校大学生,从某些方面可以理解甚至曾近经历过这部剧中的场景。而这些少年班的成员又围绕着两个女生来发展这个故事情节。期间江依琳的表现不难成为成为广大男狼们心中的女神。而周兰这个青涩的小花也是比较吸引观众的眼球,不从众,有自己的世界观。这些不难成为各男士心中的最佳伴侣必不可少的品质。在这部影片里我最欣赏的是周老师,那种为了自己心中或许说是不可能达到的梦做出不顾一切的牺牲值得我去敬佩。江依琳这个女主从我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崇拜关深入广大女性心中。用一句女性的话来概括“宁愿在宝马里笑,也不再自行车里哭”。对此我也只能对这些女性报以无奈的笑。曾经的某一段时间里我也有过这种感情观:等我有钱了什么样的女生找不到。但是一旦你找到自己的最爱,这种感情观立刻会被推翻。

从这部剧中不难发现当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但是这些现象却发生在大学中,这不禁令人深思。

篇三:《北大思修读书笔记-电影理论与批评》

从《阿甘正传》到国产影视作品的三观

书名:《电影理论与批评》

作者:戴锦华

备注:第六章“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内容提要:本章先介绍了意识形态批评的定义和功能,然后结合《阿甘正传》的情节阐释了意识形态批评的两种理论渊源和实践趋向。之后对《阿甘正传》内容进行详尽分析,叙述了其通过巧妙地混合虚拟和真实,完成了不同种族间、文化和反文化间、相互对立的哲学间、宗教信仰与无神论间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之间的不可能的和解,剖析了其中蕴含着的美国传统社会观念,并揭示了其对种族问题和妇女解放的回避态度。而本文联想国产影视作品,试对当前国产影视作品中透露出的部分思想观念做出个人分析。

关键词:国产影视作品三观

正文:

如果说,在《阿甘正传》的背景下,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问题是被有意模糊处理;那么,对于当前我国的影视作品,即使意图制造看点或噱头,大部分观念应当还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其中除了自由担当等正向价值,还有许多令人不愉快的部分,比如关于女性地位、人生价值的部分等。有的电影,如《捉妖记》,虽然试图传递某些理念,却因表达方式的无力弱化了意欲表现的矛盾。

为什么说关于女性地位的部分令人不快呢?一方面,许多影视作品透露出一种“直男癌”气息,“直男癌”大意指轻视女性,认为女性是男性附庸,应当百依百顺而不应该独立自强,应该以维护家庭为天职而不应该追求职业成就,甚至对女性横加挑剔而对自己百般放纵等等。而此症患者往往伴有仇富心态,认为富人的钱财都是不义之财,喜欢比自己富裕的人的美女都太物质等等。像最近热播的《夏洛特烦恼》:现实中马冬梅长期工作供养夏洛,争吵后的怨气被亲一顿就化解成满脸幸福;而幻想中夏洛功成名就后流连于美女丛中,直到最后才又觉得只有一直低三下四爱着自己甚至结了婚都念念不忘的马冬梅最好,提出用钱换妻子。这里的马冬梅形象就充分体现了对男性充分忍让和以德报怨的女性审美标准。对于独立自主的女性来说,这种做法几乎是不可忍受的;但是对许多善于意淫无所成就的男性来说,马冬梅的确代表了他们理想的妻子形象。另一方面,横行屏幕的“玛丽苏(大意指为满足女性幻想,女主角拥有美貌智慧等,极度受男性角色欢迎)”剧往往走傻白甜路线,即使披着宫斗设定,情节依然简单幼稚,暗示女孩应该美丽无辜,并且恋爱高于一切。除了《杜拉拉升职记》外,好像很少有职场女性励志作品,连像《沉默的羔羊》那样着意反映女主角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下奋斗的好像也不多。

借用书中约翰·菲斯克的理论,这些观念既是现有社会观念的体现,又会反过来加强社会观念。长期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人,尤其是三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很容易受到影响,认为女性理应如此。

我希望有更多传递女权理念的影视作品出现。至于什么是女权,我认为,真正的女权不是以女性身份要求男性的尊重呵护而拒绝承担相应责任,也不是一味追求职业成就而直接放弃家庭生活。很多极端的所谓女权主义者动辄指责客观指出性别差异或者某个体不足的同性或异性,甚至认为女性不应该操持家务更不应该生儿育女,我认为这是矫枉过正。真正的性别平等允许男女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女性未必不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家庭,男性未必一定要在外打拼出人头地,但是两者要分别负起该负的责任,并相互尊重。

而论及人生价值态度,我们可以先看看当下流行的大陆青春片。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三部影片都配备有三角恋、堕胎、分手等情节。在《匆匆那年》中,女主角打胎时甚至选择“不用麻药”来报复男主。虽然制片方想要制造看点吸引观众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些情节,是否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呢?这些青春片放大了成长历程中的感情伤痛,并聚焦在爱情上,弱化了爱情之外的部分,是否会暗示一部分孩子轻视自己的能力培养和自我协调能力?通过认同倪妮伤害自己报复男友的行为,是否也会给女孩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为了爱情可以忽略其他深爱自己的人?

青春爱情不一定要夸大伤痛,台湾的《那些年》,日本的《情书》都是叫好又叫座的青春爱情片。除此之外,懵懂爱恋只是青春中的一部分,其中应当贯穿的另一条主线是青春期的自我探寻,比如《少年班》中天才们的共同成长。我以为,单单炒作青春的速成电影,只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红火;只有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才称得上精品。因为堕胎三角恋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经历的,但是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在茧中不安挣扎的过程;以怀某代人旧为卖点的青春电影会失去新观众的回忆认同,但是青春共有的迷惘奋斗是不会过时的。

提到“三观不正”,不得不提一下评价两极化的《小时代》。郭敬明本人认为,他描述的是在物质现实下一群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很多观众认为,他夸大了物质的作用,虽然试图反映贫富差距却最终表现成了对财富的顶礼膜拜。而我认为,虽然他的确可能有反映个人在财富、城市面前之渺小的目的,但是奢侈品、奢侈生活片段的大量闪现带来的视觉冲击已经掩盖了这层“努力奋斗”的含义,郭导认为,人的价值观不会那么脆弱,因为一部电影就改变,然而对观看影片的十来岁的女生而言,她们更可能地注意到LV、大衣橱这样的表象,由此产生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小时代》系列宣扬了而非批判了拜金主义。

同样自称要传递某些理念却并未成功的还有《捉妖记》,它和《小时代》具有同样的问题:理念被覆盖。如果说《小时代》是奢侈生活覆盖了奋斗,那么《捉妖记》中就是萌和搞笑覆盖了人与万物(妖)和谐相处的命题。《捉妖记》中有意涉及该命题的情节其实很多,比如罗刚从不分青红皂白除妖到保护妖,登仙楼中关于人对妖的各种吃法的描述等等,大背景和结局也处于人和妖的对峙关系之下。甚至可以说这才是《捉妖记》的核心命题,然而,萌萌哒的胡巴和主演、精致的特效制作吸引了过多关注,最终理念被埋藏在观众的赞叹之下。

不看《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之前,我只知道这是一部励志片,是一个经典,只有看过戴先生的详细分析后才看到那些潜藏的政治意识表述及其社会影响;同样的,对于所有观众而言,在上豆瓣浏览一些思考过的人的影评以前,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自己的三观是否受到了某种影响呢?我希望愿意思考的人越来越多,也希望我国影视作品能够传递更多正面价值。

2015/10/30

篇四:《分类汇编点评寓意类》

分类汇编——点评建议寓意

江苏徐州铜山茅村中学刘成俭

1.(2013届安徽淮北一中第四次月考)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每小题3分,共6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目前被推荐学生的名单都已公布,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1)请以一位应届高三普通学生的口吻,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其他高校一位校长的口吻,连续用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届广东深圳南头中学12月月考)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6分)

《江南Style》讲的是一个韩国“屌丝”的白日梦。其貌不扬的“鸟叔”幻想着各种幼稚的炫富行为,比如在阳光下的沙滩上,一位美女给他扇着风——其实他身处一个儿童公园,美女也是他想象出来的;装作是黑帮大佬蒸桑拿,结果文身男出现之后,他胆怯地挨着另一个男人;想要骑马,却只是在大街上装模作样地跳骑马舞……

全世界都爱死《江南Style》了,短短3个月,它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7亿次,创下了世界纪录。世界上的许多角落里都有人在跳“鸟叔”的招牌舞步,甚至连68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和“鸟叔”一起跳起了骑马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班影评}.

3.(2013届山东实验中学第三次诊断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调查数据,拟写两条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准确,每一条在20字内。(4分)

近年来,“幸福”成为大众舆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目前发布的《TV经济生活大调查

(2011-2012)》结果显示,全国有44.6%的人感觉“幸福”,42.85%的人感觉“一般”,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原因主要有财富(55.53%)、健康状况(48.91%)、婚姻或感情生活状况(32.09%)等。2012年中国百姓最期待改善的事情,依次是收入状况(65.25%),缩小贫富差距(39.1%),社会保障(36.14%)。而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政收入己达10.37万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财富己经增长较快、积累较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届福建三明泰宁一中上学期第三次阶段)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有“冲冠一怒为红灯”:7月9日晚,兰州一老教师手拿砖块站在斑马线上,只要有车辆闯红灯经过,便用砖块砸向违章车辆。直到目前,警方尚未追究老人责任,车主们也没有找老人赔偿。(7月12日《兰州晨报》)

“拍砖”老教师,年过七旬,“一砸成名”。面对记者老人坦承:“我只砸车体,不砸玻璃,砸玻璃会伤及路人和车内的人。计划中,打算连砸一周。”看来老教师粗中有细,砸车是“有预谋”的,而非一时冲动,见车就砸。

各大网站就此进行的专题调查结果,呈现出一个令人尴尬的景象:调查显示,33万人中有16万人支持老人砸车行为——闯红灯的司机拿他人性命当儿戏,应该受到教训,砸得好砸得解气;仅有6万多人认为老人行为过激——砸车违法,不应提倡。

之所以说这个结果不尴不尬,是因为面对飞向车辆的愤怒而暴力的板砖,大部分参与调查的网民,竟然与事发现场的围观民众发出了一样的“叫好声”,当然据老人讲,现场的人们更踊跃,“还有人响应我,同我一起砸,也有给我找石头、递水的。”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我们这个大力倡建的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难道说这些人的法律理性如此淡漠,竟不知砸车违法,甚至会无意伤人吗?哪怕你砸得再小心,也会总有失手的时候吧?

你对老汉砸车行为看法如何,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两句评论,要求这两句话句式整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不超过30字。

2008年,河北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苗卫芳通过自学考取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该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研究生,成为整个山村的骄傲。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一直想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比如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这样也可同时兼顾写作梦。后却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无奈回家务农,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2012年5月25日晚上,苗卫芳发现父亲苗风山昏迷后,把父亲送往院抢救。检测发现,苗风山的血液中有大量安眠药成分,所幸抢救及时才起死回生。苗风山事后对媒体说,自己寻短见,是因为原本期望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可是儿子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回村种地,从村里的骄傲变成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舆论”的压力让他想一死了之。

,。

6.(2013届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按照给定的角度要求,为下面的报道写出两则一句话的评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4分)

据《天府早报》报道,成都市教育局最近对全区各中学的校训情况进行了一次整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0所中学中,有49所学校的校训构成形式为“四词八字”口号式,所占比例高达98﹪。50所中学的校训共涉及的用词38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词依次为:“勤奋”,38校使用,所占比例为76﹪;“团结”,26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2﹪;“创新”,21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2﹪;“文明”,20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0﹪。

①从指出问题的角度评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提出建议的角度评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届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