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感人作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

详细内容

【篇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为诗的发端,“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阵语》)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的《春雪》)和“洛阳梨花落如雪”(萧子显《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一点亮丽的色彩。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雪纷飞,满眼是银白世界,然而,在这皑皑白雪中,中军帐上那一面鲜红的旗帜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冷色基调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衬得整个画面更加洁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激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在这凄美的景色中,诗人设宴送别归京的友人,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动人。

唐诗中送别诗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别效儿女忸怩之态,反映出送别时的豪迈情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频频劝酒声中自有无限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别时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别时场面与众不同,诗人在冰天雪地的中军帐为友人设宴饯行,那友情当是非比寻常。

诗中对送别的具体情景着墨不多,采用的是侧面烘托。诗中用音乐来烘托送别的场面,而写音乐又不是侧重其本身,而是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边塞器乐——胡琴琵琶与羌笛,引入无限遐想,这里既有边地音乐的韵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热烈欢快的场面。在这奇寒的荒漠边地,诗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难,这关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热闹又略带凄苦的音乐声正是传达了这种欢快之中更有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诗人送友人出了辕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去时雪满天山路”,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极为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这是为什么呢?是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担忧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是在内心安慰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还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可以说是景中含情,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诗的语言优美。诗中利用换韵与送到场景的转换,形成跌宕多姿的旋律。起音入声韵,急促激烈,与风雪相映衬,继而是阳春白雪,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再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出现滞涩的场面,末尾渐入徐缓,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三绝”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篇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渑池县第三初级中学崔红锋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背会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激发个体感悟。

2、揣摩诗中精妙词句,感悟诗歌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品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拓展想象,依据诗中情节编写故事,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这是一张雪景图。飘舞的雪花时常给人们的生活增姿添彩,美丽的雪景更是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描绘的对象。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咏雪的名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与雪有关的诗句,并说明出自谁写的哪首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导引:在这众多的咏雪诗词中,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以“梨花”喻“白雪”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名句!今天我们就来赏析

一下这首著名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题目,展示学习目标)

二、走进作者

出示幻灯片,学生看介绍。

岑参(cénshēn),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晚年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品有《岑嘉州诗集》。唐代天宝年间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一些有志文人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纷纷投身军营,对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深切体会,写出了许多反应军旅生活的优美诗篇。这些诗人被称为边塞诗人,岑参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岑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

强调:同学们要注意了解作者生活的年代,弄清“边塞诗”和“边塞诗人”这两个概念,下边就让我们走进作品,品读诗歌。

三、引导学生自学赏析

(一)聆听感受

1、读准以下字音

岑参cénshēn散sàn裘qiú衾qīn

瀚hàn阑lán羌qiāng掣chè

2、播放录音,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二)整体把握

1、指名读诗——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初步感知。

2、看幻灯片,解题识诗。

了解创作背景,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标题是文章的“眼”,说说你从标题中读出哪些信息?

天气、人物和事件,诗中既有“咏雪”又有“送别”,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2)诗歌是从哪句开始着重写送别的?(引导划分结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引导赏析“咏雪”部分

1、学生自读“咏雪”部分,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1)诗歌语言凝练,用词精妙。请你找出本部分诗句中用的精妙的字词,说说好在哪里?(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然后教师点拨订正)

教师点拨: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字“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四个词语凸显边塞的风狂雪早。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空中转移到帐内,“狐裘”写白天穿着,“锦衾”写夜

晚盖的,“不暖”和“薄”,均可见雪天的奇寒。“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气候的寒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冻之厚,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2)这部分诗句中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为什么?请做简要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订正点拨:

用词妙——一个“忽”字,表明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比喻新,以梨花比喻白雪,写出了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后的壮观景象。

意境美——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精神昂扬乐观——尽现诗人高昂、乐观的精神。

(3)结合题目思考“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愁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指导背诵,教案

2、师生共读咏雪部分,感受诗中奇寒、壮美的边塞雪景,体会诗歌美妙的意境。

3、小结:这一部分写出胡天下雪的哪些特点?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风大,雪早,雪急,雪后寒冷,雪景雄奇,。

喜爱,赞美之情,展现诗人昂扬乐观的精神。

过度语:在这雄奇、壮美的塞外雪景中将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我们来赏析诗的后半部分——风雪送客图

(四)引导赏析送别部分

1、自由品读、分组学习送别部分,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找出诗句中你认为用的精妙的词语,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点拨:“胡琴琵琶与羌笛”三个词语巧用借代修辞,让这三种具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合奏,点明了饯行地点,写出了西域风情。“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被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雪满天山路”写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可见诗人对朋友的关切、担忧、依依不舍。“不见”和“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2)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结尾,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

教师点拨:友人离去,山路回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不舍的深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