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作者:任春梅狄雁鸿柳彩霞
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输液因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采纳。加强门诊输液质量管理是确保病人的治疗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医院声誉、杜绝医疗纠纷的有利手段。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笔者结合我院门诊输液室实际,查找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药物方面问题 首先,近几年随着新药物不断问世,药物品种增加,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1〕,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部分中药注射液及粉针的成分比较复杂,由于提取制备工艺的水平不一,各个厂家的产品也有高下之分,加入输液后不溶性微粒增加,一些胶态成分如色素、鞣质等易于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最终导致析出大量不溶性微粒;输液瓶外观色泽有透明和略透黄两种,加入药物后就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其次,输入过程微粒污染的问题,安瓶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如,切割安瓶时砂轮与玻璃摩擦,会在安瓶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切割越长,玻璃碎屑就越多,不溶性大微粒的数目会随之增加,在护士掰开安瓶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液后抽出针头的一瞬间,会产生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再有,多种药物配伍问题, 随着联合用药的增多,一位病人应用多种静脉注射药物的现象越来越多;一瓶液体中加药多者达到4种到6种,除配伍禁忌问题外〔2〕,护士在液体中频繁加药,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机会增加,也可产生致病源。
1.2查对问题门诊用药范围广,难以掌握规律;医生不固定,接受的病历、处方来自门诊各科室,个别医师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病历书写不全,护士难以执行医嘱,致使病人家属来回往返,导致不满;环境嘈杂,人员活动频繁,容易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影响查对。
1.3护理方面的问题有的护士执行操作缺乏规范性、消毒不严谨,责任心不强,消毒瓶塞时碘伏消毒液使用过多,随加药注射器带入输液瓶内,引起输液反应的发生;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患者来自各个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处理不及时;加药注射器没有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毁形;对于还没有完全溶解的药液即抽吸造成药品浪费,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及康复;使其满意度下降。
1.4患者方面的问题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护士的宣教不认可,如擅自调快滴速,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还有,个别患者,护士叫其名无人理睬,刚刚将其药液拿回治疗室,患者就说等了半天了;再有,护士在紧张忙碌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未能及时答复,患者认为护士无情,冷漠,麻木,对他不尊重;输液室是患者输液的最后一站,他们往返楼梯反复交费等,容易把对其他环节的不满情绪释放到输液室来等,使其满意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