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贴近”与优秀医学科普读物的打造
详细内容
对于医学科普工作者来说,努力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贴近”对于创作出优秀医学科普作品,打造畅销医学科普读物,能起到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医学科普创作要贴近实际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医学科普创作要贴近实际,就是要贴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与实践的要求,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只有这样,医学科普的创作与出版才能常出常新,走在时代的前头。随着城市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社区医疗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央文明办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中央文明办、卫生部联合开展“相约健康社区”健康教育专家巡讲公益活动,聘请了王陇德、殷大奎、万承奎、向红丁、李舜伟、杨秉辉、胡大一、洪昭光、赵霖、徐光炜、郭冀珍等11位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分赴全国各地。为配合这次活动,一套“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精粹”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很快就浮出水面。由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首席健康教育专家编写的这套书,内容涉及保健、营养、疾病防治,选题贴近当前的生活和实际,一经出版就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掀起了新一轮医学科普读物的热销高潮,充分体现了贴近实际的医学科普读物的魅力。
医学科普创作要贴近生活现代的医学科普读物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实际,既要给广大读者提供现代最新、科学的保健知识,引导读者走上科学时尚的健康之路;又要给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医疗方法,激励人们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的意志。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全面改革,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储蓄健康已成为普通百姓的新理念。因此,有关养生长寿、健美瘦身、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医学科普读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要把医学知识准确地转化为通俗易懂、老百姓易于接受的语言并非是容易的事,它需要将医学知识用最通俗最贴切的词汇表达出来。除了“通俗”这一科普作品的必要原则之外,医药保健类健康图书还应该有贴近生活、幽默轻松、寓教于乐的形式,同时又不能失去科学的严谨与严肃性。所以好的医药保健科普书籍应该是:科学知识贯穿始终、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让专业人士认同、让普通读者容易接受,有助于老百姓与保健专家直接“对话”。那些能够关注老百姓的健康、关注老百姓的心理状态、与大众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对老百姓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的健康类图书,将成为医学科普图书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教授给医学科普读物的写作、出版引出的一条正确道路。“健康快车”类图书的持续热销就是最好例证!《登上健康快车》(北京出版社出版)等系列保健读物正是由于贴近百姓生活实际,反映群众实际需要,所以一经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逾百万册,成为医学科普读物中的佼佼者。《登上健康快车》一书的热销,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反映了图书市场缺乏跟大众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类图书。而那些能够关注老百姓的健康、关注老百姓的心理状态,并对老百姓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的健康类图书,将永远不会成为图书市场昙花一现的风景。
医学科普创作要贴近群众“三贴近”中的贴近群众是根本。医学科普出版物贴近群众,就是要贴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