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历代少提肺血的原因再探(一)

历代少提肺血的原因再探(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对历代少提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历代少提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肺主气功能的影响之外,还与古人认为肺脏为少血之脏有关。

【关键词】 肺血;肺血虚证

  肺血就是一身之血循行至肺并供养肺的血。从五脏气血阴阳理论来看,五脏皆有气血阴阳,所以肺血当然应该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如此,对于肺血一词,以“内容搜索”检索《中华医典》中全部古籍,仅见72处,至于 “供养肺的血”则更少,仅见11处,可见,古代历来提及较少。古人为什么少提肺血,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查阅古籍和现代文献,我们认为,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 肺主气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涉及这一问题的讨论时有出现,但数量很少,屈指可数。

张琰〔1〕认为古人少提肺血及肺血虚证是因为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更多地将肺的呼吸功能放在首位,首先想到的是肺与“气”的关系,而“血”对于肺脏而言,就只有退居其次了。在临床中,肺部疾患或损伤所致的大出血远不及心、肝等脏器出现大出血机会多而常见。所以,古人在从宏观观察、凭经验判断的条件下忽略肺脏多血是完全可能的。

卢苔苔《肺血病证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认为,中医理论较少论述肺血的生理病理,也是因为古人更多地强调肺主气的生理功能,将肺的呼吸功能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与肺为娇脏而恶燥,主输布津液,多肺阴病证有关。

魏凤琴〔2〕认为五脏生理功能的维持均需要精、气、血、津液的供养,但由于五脏功能有别,故对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需求存在脏与脏之间的差异,从量上可以说有多少的区别,从功能表现上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对于肺而言,肺脏生理功能的维持以气、津两种物质状态为主,故表现为显性;相反,维持肺脏的功能需求量少的物质则处于隐性状态,肺对血这种物质需求量少,所以在功能表现上为隐性。既然为隐性,肺血及其功能就表现不明显,所以少提肺血。

  2 肺为少血之脏

总的看来,以上的几篇文章有相似之处,大多从肺的功能着手分析,特别强调肺的呼吸功能或肺主气的功能。这类观点有可取之处,但似乎还没能完满解释古人为何少提肺血。

我们认为,古人少提肺血的原因是复杂的,仅从一个方面解释可能有一定缺陷,除了以上所列之外,可能还与古人认为肺为少血之脏有关。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可能是受解剖和文献记载的影响。

  2.1 肺的解剖与肺的解剖有关的,主要是通过解剖观察所看到的肺的颜色。婴幼儿的肺是淡红色,成年人的肺是暗红色,或深灰色。古人的解剖可能没有这么精细,因此认识较简单,这从古籍的记载可以看出来。《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曰:“喉下为肺,两叶白莹。” 白莹二字,指明了肉眼所见的肺的颜色。何为白,何为莹?字典一般解释如下:白,本义指白颜色; 莹,本义为珠光的光彩。既然这样,那么白莹就应该是指颜色白而有光彩。为何描述为“白莹”,当然是肉眼所见的肺脏的本色。这一颜色明显偏淡,之所以淡,一方面自然是肺脏血少的原因。因为血为红色,血少者当然应为浅红色或白色,这正如血虚者往往面色无华,唇舌色淡一样,肺脏本身可能先天“血虚”,所以呈现出浅淡的“白莹”之色。另一方面〔3〕,可能是相对于人体内其他脏器的颜色为淡而言。如果将“白莹”和“如缟映绀”的肝或“马肝赤紫”的脾相比,颜色也明显偏淡。肝和脾这两个脏,前者被称为“血海”,后者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都是多血之脏,颜色皆较深,可能古人认为颜色深的脏多血,颜色浅的脏少血。由此推论,色浅的肺必然不会是多血之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