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进展(一)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进展(一)

详细内容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无ST段抬高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后两者常被称为无ST段抬高ACS。ST段抬高AMI约80%~90%最终演变为Q波性AMI,无ST段抬高AMI中约80%演变为非Q波性AMI。

ST段抬高AMI

1.溶栓治疗

在无条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溶栓治疗仍是首选治疗,在AMI发病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高,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临床疗效与直接介入治疗相当。因此

发病在3个小时内到达医院,应即刻进行溶栓治疗,而不应行转运PCI治疗。在AMI发病3~12小时内行溶栓治疗虽然其疗效不如直接PCI,但临床仍能获益,对于有条件行转运PCI的城市(转运时间小于2小

时)可行转运PCI治疗。在AMI发病12小时后进行溶栓治疗则无临床益处。成功溶栓治疗后应行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早期PCI治疗可降低院内再梗死发生率和2年的死亡率。在溶栓药物方面,目前

国际上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为替奈普酶(TNK-tPA),该药半衰期长,给予冲击量后不需要维持静脉滴注,其再通率75%左右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相近。目前国内此药尚在临床试验中。尿

激酶和链激酶的再通率在55%~70%之间。

2.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

阿司匹林为常规抗血小板药物,剂量为300 mg/d,口服3~5天后改为75~150 mg/d维持治疗,如果患者对该药过敏或不能耐受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首剂300 mg,此后75 mg/d维持治疗。2005年A

会议公布了CLARITY-TIMI28和MIT/S-2的研究结果,TIMI28研究显示在溶栓治疗后在阿司匹林标准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d)可以降低AMI患者1周内的动脉闭塞,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

的相对危险性达36%,降低1个月内临床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的相对危险性达20%。MIT/S-2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16天,4周的终点事件(死亡、心

梗和脑卒中)减少9%(P =0.002),住院死亡率减少了7%(P =0.03)。在以上两项研究中,严重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在两个试验的两组中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上述最新研究结果提示对于ST段抬高

AMI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短期联用15~30天是有益的,可以作为常规治疗,至于长期应用是否有益,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如果此类患者已接受PCI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择期PCI治疗相同。

根据ASSENT-2、ASSENT-3和HEART以及ESSENCE Plus临床试验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ST段抬高AMI的临床疗效与静脉普通肝素相当,但出血并发症少于后者,故可选择LMWH替代普通肝素

,但亦可选用普通肝素,因普通肝素价格明显低于LMWH。

关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在ST段抬高AMI的应用问题已有以下两点共识:①与溶栓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并发症,故不主张溶栓治疗时合用此药。②当冠脉造影发现梗死相关

血管内血栓量较大时,在直接PCI前应常规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并建议PCI术后继续使用12~24小时。

无ST段抬高ACS

1.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CURE和CREDO临床试验结果,对于无ST段抬高ACS,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合用9~12月可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这种合用原则亦适用于PCI术后的患者。理论上讲当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时血管

创面完全愈合约需1~2年。但一些研究已显示,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9个月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仅为0.4%~1.3%,与金属裸支架的对照组相近,因此合用9个月是可

取的。根据SIRIUS和TAXUS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如果患者冠脉病变为单支原发病变(single De Novo),置入Cypher药物洗脱支架后上述抗血小板的联合治疗维持3个月即可,置入TAXUS药物洗脱支架至少维持6个月。应用金属裸支架术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合用至少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