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中医治疗原则(一)
详细内容
本病证存在于多种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中,与西医学的黄疸含义相同。西医学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先天性胆红质代谢功能缺陷、溶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等,具有黄疸体征者,可按本篇辩证论治。其它如败血症、胰腺炎及妊娠引起的黄疸,亦可参照本证辨治。肝癌、胆囊癌、胰头癌、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等引起的黄疸,亦可参考本篇辩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男女老幼均可罹患,大多突然起病,散发或暴发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依据。其中眼目白晴发黄为最主要体征,应注意有因疫毒感染而致的外感黄疸,也有因七情劳伤、酒食失节而发的内伤黄疸。
3、肝脏可肿大或缩小,可在触痛、叩痛。脾脏可肿大,可出现腹水及下肢浮肿。有时腹部疼痛或有压痛,或向右肩背放射。
4、实验室检查黄疸指数、血清胆红质升高。亦可查肝功能、血浆蛋白定量、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
二、鉴别诊断
1、黄胖病
黄胖病是由虫积匿伏肠中耗伤气血所致。症见面部淡黄虚浮,肌肤色黄带白而眼白如故,小便不黄,兼见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等气血亏虚证候及腹痛间作,嗜异见症,与胆汁外溢见目黄、身黄、尿黄迥异。
2、萎黄病
萎黄又称虚黄,多为脾胃虚弱所致。由大失血、大病及疟疾等病致气血亏耗而成。与黄疸的区别在于两目不黄,面及肌肤萎黄少泽,小便通利不黄,必有头晕心悸,气短乏力。
3、湿病
湿邪郁蒸可引起身黄、面黄,但眼目不黄,可资鉴别。《医学纲目・黄疸》指也:“色如烟熏黄,乃湿病也,一身尽痛。色如橘子黄乃黄病也,一身不痛。”《医学入门?黄疸》作进一步鉴别:“又湿病与黄病相似,但湿病在表,黄病在里。”
4、风气目黄
风气目黄是由风气自如阳明入胃上致目眦,风气不得外泄所致。其特点为只见目黄,且以内眦较为明显,表面凹凸不平,面身不黄,亦无其它见症,多见肥胖之人及老年人,是为球结膜下脂肪沉积所致。
5、多食瓜果发黄
过食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菠菜、柑橘、木瓜等。
致胡萝卜素潴留沉着,可出现皮肤发黄。其与黄疸病的区别在于发黄部位多在手掌、足底、前额及鼻等处皮肤,眼白不黄,亦无其它症状。
辩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1、辨性质
一般地,起病迅速,病程短,黄色鲜明,舌红、脉弦数、属热证、实证,为阳黄,其中起病急骤,黄色如金、变化迅速,舌绛者,为急黄,而起病较缓,病程长,黄色晦暗或熏黑,舌淡或暗,脉迟缓,属寒证、虚证,为阴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