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作风建设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作风建设

详细内容

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党执政方式转变的要求,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要,也是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规律。加强和改善政府作风建设,从体制上入手,更接近本质。政府作风建设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基本方向,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甘适当分开和相互协调机制,推进行政民主和政务公开,这些举措都将有效地促进政府作风建设。

关键词:行政管理;政府作风建设;体制改革

加强和改进政府作风建设,是新时期政府合法性原则的现实要求。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中国革命中形成的,具有无可辩驳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但是,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大量存在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推诱扯皮、权责不清、效率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威信和效能,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已经到了非整伤不可的地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胡锦涛总书记倡导“八种作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之一是“推进制度建设”。

作风是制度的外在形态。制度比作风更接近本质。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我们党执政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属于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同时又与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相融合。行政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在政风上反映出来,作风建设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用体制改革促进政府作风建设,是实现政府作风建设标本兼治的重要内容。政府作风建设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基本方向,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开和相互协调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民主,这些举措都将有效地促进政府作风建设。

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决定政府必须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行政管理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要执行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人民性,另一方面执行着对整个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即政府必须为社会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行政管理是国家的组织活动”,政治统治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继续下去。这表明了行政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区别,指出了行政本身就含有一种 “利他”的性质。行政管理的这种角色,具体表现为:第一,行政管理者必须与其他参与者一起为追求公正、合法和资源而奋斗,而不是追求市场和利润.第二,行政管理人员对行政管理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期望,这方面认识的深度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效率层次.第三,行政管理所需的技能、关注的焦点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与私营部门的管理截然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不承认这三点,就看不到行政管理在这些方面与其他管理的区别,我们就不会理解行政管理是什么,或可以是什么。121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解放区时期的政府就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性质和作风要求,到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都是完全符合行政的基本诉求和时代特点的.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的必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人类管理理论精华的积淀。它寄托于马克思主义代表制思想与公共性理念,构建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理论基础之上,并借鉴了现代公共管理学理论,呈现出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