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血浅静脉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96例的临床体会(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驱血点状剥脱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驱血带下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96例共113条肢体。术后常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单侧肢体)25~50 min,平均33 min。术中出血量15~50 ml,平均31 ml。皮肤感觉障碍6例,少量皮下淤血3例,足部水肿25例,未发生与动脉阻断和缺血再灌注相关的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驱血带和止血带在下肢浅静脉手术中可创造无血手术野,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 静脉曲张;静脉剥脱
下肢浅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抽剥术,术中是否可应用驱血目前尚存在争议。总结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96例(113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术中驱血点式浅静脉剥脱术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96例(113条肢体),男57例,女39例,年龄34~67岁。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者9例,合并小腿溃疡者5例。术前均经下肢深静脉血管顺行造影检查证实深静脉通畅。
1.2 手术治疗
1.2.1 术前特殊准备 (1)术前有血栓性静脉炎者给予抗凝药物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有溃疡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1~2天;(2)患者通过站立使静脉扩张至最大限度,通过视诊和触诊以记号笔直接在曲张静脉上勾勒出其走行。(3)对照血管造影片大致标记出小腿深浅静脉交通支的部位。
1.2.2 手术过程 (1)体位及麻醉: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单;(2)首先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分支,远端腔内放置剥脱器后下肢静脉驱血及扎止血带,用宽度为15 cm的橡皮驱血带自足背开始向上逐渐驱血,直至大腿中部,使下肢静脉全部排空后随即用1根同样宽度的止血带在大腿中部捆扎固定,阻断下肢动脉血流,然后松去驱血带;(3)驱血后在膝关节处寻找剥脱器远端钝头。在此处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剥除股段大隐静脉,常规分段点式剥除小腿段曲张的大隐静脉,近踝切口结扎,切断交通静脉。小腿溃疡面小的切除溃疡一期缝合,溃疡面大的行植皮术。
1.2.3 术后处理 (1)排除皮下积血后以弹力绷带自足背向上包扎直至近腹股沟处;(2)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脚趾血运、足背动脉搏动以及肢体水肿情况;(3)6 h后开始患肢踝关节活动,24 h后嘱患者下床活动。(4)适当应用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毛细血管张力的药物。(5)存在静脉炎和溃疡的患者继续应用抗生素2~3天;(6)若肢体无明显水肿和血运障碍,遂于术后48 h更换敷料,继续观察肢体水肿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