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枭雄郭台铭发家史(一)
详细内容
郭台铭:不了解我的人觉得我很霸气,其实我这个人很温柔;鸿海的成功是4000年前就已决定了!
鸿海精密于2002年再次击败台积电、广达等龙头人马,蝉联为台湾股市的股王,尽管大陆网友对其并不熟悉,但是提到PS2,戴尔电脑和Intel的主板,康柏电脑,却又无人不知,其实这些都是鸿海的代工产品。鸿海如何凭借为这些厂商代工,登上股王之位,从2001年营收1400多亿台币上升到2002年营收2400多亿台币。造就经典传奇。我们必须从那个作风犹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鸿海CEO郭台铭说起。
背景:
1950出生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获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
2001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
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不爱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的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真不知道他赚那么多钱来干什么?这位曾经四次蝉联《福布斯》杂志“台湾科技首富”在1974年,其公司规模不过30万元台币。这时候的鸿海精密企业只是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77年经营有点起色的时候,台湾的地价开始上升,房地产开始红火起来,地价整整翻了一番,郭台铭却没有急功近利将模具厂卖掉购买土地。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鸿海精密陆续建立起来的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了与同行业的距离,并在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郭台铭的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起来。
1999年,郭台铭一口气吞下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早在1987年,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他抛下董事长的身份只身赴美,每天拎着公文包卖连接器。在接连吃闭门羹的情况下,郭台铭在康柏总部旁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最快当天就能看到模型,逼得康柏无法忽视其存在,双方的生意大门最终开启,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