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企经验>爱立信手机的“六六不顺”(一)

爱立信手机的“六六不顺”(一)

详细内容

在中国手机市场上,爱立信的老对手摩托罗拉、诺基亚依然风采不减当年,而当年的GSM冠军爱立信却没有缓过劲来,远远地落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后面。归结起来,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有六个误招:

  “工程师情结”

  爱立信以技术起家,“技术崇拜”的工程师情绪在其企业文化中占有相当分量。

  爱立信的先进技术毋庸置疑,这也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但爱立信过于迷恋技术了,巨额的研发投入使得爱立信的研发较同行领先3-10年,但超前的研究也使爱立信负担过重。对3G的过度投入导致爱立信公司2001年出现全年亏损,爱立信重点投入于2.5G和3G的研发明显高出了市场实际需求。为技术而技术的爱立信掉入了科技跳蛙(新产品所引用的科技过于先进,以致顾客因陌生或价格过高而有抗拒心理,且相关周边产业因技术尚未成熟而无法支援形成产业规模)的陷阱。

  更为致命的是,爱立信的研发与市场开拓很多时候导致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手机这一产品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变化非常快速,影响手机消费的因素已由最初的高科技、质量,迅速增添了更多的个性、时尚、价格、外形、颜色、售后服务……各种各样的因素。爱立信的手机产品虽然技术领先,却也只是单一的技术领先,而忽略了影响手机销售的其他因素。

  爱立信的T23手机面世时间是1998年7月,当时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与摩托罗拉的T2088、L2000等机型进行竞争。但是,T28真正推向市场的时间却是在2000年,这时候摩托罗拉的这两款手机已经在市场上卖了接近两年。这次失误让爱立信失去了部分用户,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滑。另一曾被誉为爱立信领先技术的经典之作――蓝牙技术,甫一亮相,就草草收场,成了业界的笑柄。

  产品策略反应迟钝

  与其他产品相比,手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理性产品到感性产品的过渡,这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与消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了许多概念。手机自身发展的这一重要特点决定了其营销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使产品与品牌面临着技术和文化上过时的双重风险,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决策过程。“喜新厌旧”这一情结在手机消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在消费选择中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感性因素和符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