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是怎样炼成的?(一)
详细内容
谢企华一边紧紧抓住海外铁矿石供货商,一边与下游用户把酒言欢。
英国金属循环再造业的部分人士上个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英国一些城市下水道井盖的频频不翼而飞与中国的“大炼钢铁”息息相关。言下之意,钢铁的供不应求引发了包括废钢铁在内的原材料大幅升值,引得英国的盗贼也打起了下水道井盖的主意。这一笑谈虽显牵强,却也折射出当前钢铁业的火爆。世界经济在去年的全面复苏,带动关于该行业的利好消息在弥漫了整个2003年度之后又延续到今年。
在中国,一路追捧钢铁股的基金经理们大都在2003年赚了个盆满钵满。宝钢股份以其出色的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经营业绩获得境内外投资者青睐,从基金披露的2003年年报中可以发现,国内共有49家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宝钢股份,而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瑞银证券(UBS)更是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对中国钢铁业的看好,将宝钢股份列为首选,持有宝钢8,750多万流通股,一举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宝钢没有让投资者失望。2003年宝钢集团合并销售收入为1,204亿元,比较前一年的777亿上涨了55%;利润从2002年的70亿猛增至132亿,增长了近一倍。虽然钢价的一路飚升包含了成本的提高――去年铁矿石和煤分别上涨了9%和11.3%,运价更是涨了2到3倍――但宝钢利润的高增长率仍表明钢铁企业享受了大部分的胜利果实,而高昂的原材料及运输成本则转嫁给了它的下游客户,例如汽车生产商。
谢企华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松口气了。她担任宝钢集团总经理快10年了,去年又荣膺集团董事长,是业界有名的“铁娘子”。钢材价格于2002第三季度开始迅速走高,谢企华也自那时起迎来了她在任期间第一个行业高峰。大好形势从去年延伸到今年的第一季度,并且有继续走高之势。
然而,“把宝钢锻造成世界前三强”的目标容不得她喘气休息。钢铁热的背后同样隐伏着危机。钢铁业的竞争,已演变成一个全球范围的竞争。钢铁需求的激增,使得钢铁生产的关键原材料铁矿石在全球范围吃紧。中国是一个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国内钢铁企业所需矿石的60%依赖进口,而宝钢超过98%的原料来自海外。众多的中国钢铁企业因为等“料”下炉而对订单毁约。国际钢铁巨头则加紧对全球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使得对客户的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