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峰治疗肺系疾患经验拾萃(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廖志峰 肺系疾患
廖志峰系本院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广泛吸取了诸多当代著名医家的临床经验,并精通药理,临证处方结合甘肃省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个体差异等因素,加减化裁经方、验方,收到了很好疗效。笔者在学习廖师学术经验和临床技能的3年中,收益颇丰,现将廖师治疗肺系疾患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博采众长,因证化裁验方
在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时,廖师以董建华老中医的经验方五根汤(芦根、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桔梗)为基础,结合风寒、风热不同证型进行化裁。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荆芥,以助清透邪热;风寒者,加荆芥、紫苏叶、防风、生姜以助辛温散寒,效果显著。另外,廖师强调,五根汤乃寒凉之剂,久服易损伤脾阳而致腹痛、泄泻之症。故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适于体实患者;②把握服药时间,以饭后1 h为宜;③中病即止。
以慢性咽炎为例。慢性咽炎属中医“梅核气”范畴,多由素有痰湿内蕴,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导致气郁痰凝相兼为病。因而出现喉中如有物堵,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临证一般习用半夏厚朴汤治疗,但往往症重药轻,不能收到满意疗效。廖师根据甘肃省武威名医权爱堂的一个献宝方提示,认为半夏厚朴汤对于梅核气初期疗效尚好,若病程日久,痰郁化热,再用半夏厚朴汤之性温偏躁之类,易助热化燥伤阴。此时宜配温胆汤之类清化热痰、理气开郁,方能收到满意疗效。故在原方基础上酌加陈皮、竹茹、枳实、黄芩、瓜蒌、贝母等,临证每获良效。
肺气肿、肺心病临床证型较复杂,治疗也棘手,疗效不明显。对待这些患者,廖师总是详细审辨,抓住主证,直到收到满意疗效。如在应用本院已故名老中医席良丞的经验方参麦二陈汤时,廖师认为,该方是席老为久咳痰酿、肺气虚亏所设,方中党参、麦冬补肺气而益肺阴;二陈汤止咳化痰、理气平喘。如加入三子养亲汤、瓜蒌、贝母,可加强化痰降气、平喘止咳的作用。诸药合用,补中有攻,攻中有补,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敛邪,起到虚实并调的作用。
2 注重药理,临证灵活配伍
在治疗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时,廖师均喜加浙贝母,收效显著。总结该药运用特点有:①镇咳。小剂量使用(一般不超过10 g)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配以瓜蒌可清热化痰,治疗咳嗽、气短、气喘、咯痰不利等症。②抑制腺体分泌。根据此药理作用,廖师将该药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腺炎、甲状腺炎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患,配合清热解毒之品,则消肿消炎力增强。③松弛胃肠平滑肌。与乌贼骨配合,既可解除胃平滑肌痉挛所致的胃痛、泛酸等症;与厚朴、莪术配合,又可使小肠收缩加强和蠕动增快而治腹胀、纳呆等症。④镇痛。对于咽喉肿痛,可配连翘、白茅根、牛蒡子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根据浙贝母的药理特点,通过灵活配伍,该药不仅用于肺系疾病,更可广泛用于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科疾病,且临床疗效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