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体会(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收缩压;舒张压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加,我国已超过一亿。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减少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10年间对我们龙南景园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