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的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76例老年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2周。检测治疗前后心绞痛(UA)病人的疗效,常规心电图(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它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5%与65.7%,P0.05),改善心绞痛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9.4%与38.4%,(P0.05);治疗组调脂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的疗效显著且安全。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通心络 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多认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疼痛症状〔1〕。此病急性阶段的猝死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均很高,其治疗目的是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U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UA病人176例,诊断及心绞痛分级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标准〔2〕。其中合并高血压病98例,高血脂78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肌梗死。②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压低于12.0 kPa/8.0 kPa或伴有任何严重心律失常者。③合并心脏外的严重器质性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病程及并发症等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应用硝酸甘油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先以10 μg/min开始,每15 min增加5 μg~10 μg,维持收缩压在100 mmHg左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粒,每日2次,以2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12导联)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检测血脂等有关指标,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它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80%;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有较大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50%。
1.4.2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ST段及T波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复查ST段压低,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复查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