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实现

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实现

详细内容

〔摘要〕探讨循证医学的背景、概念、核心思想、临床实现步骤和分级标准,阐述建立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原因、过程、资料来源、实现方法、相关分类标准和标引规范过程,详细阐述循证医学数据库实现的功能和重要意义。

(关健词)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知识整合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临床医学模式。是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循证医学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政府卫生决策和医学教育,指导医师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如何适应循证医学发展新形势,在当前国内专门循证医学数据库缺乏情况下,建立一个真正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快速地为临床医务人员服务,是摆在医学图书馆员面前的新课题。 1979年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A提出:临床各专业应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简称RCT)结果进行整理进而做出系统综述,并不断收集新结果以更新这些系统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可靠依据。1992年加拿大MeMaster大学SaekettD教授及其领导的课题小组在长期临床流行病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正式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 EBM强调证据必须来源于临床试验及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EBM临床证据分为5个级别:级别 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的RCT荟萃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级别n,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RCT;级别uI,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单组、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级别W,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比较和相关描述及病例究;级别V,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建立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原因临床医师现实工作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00万篇有关生物医学的文章发表在25万余种期刊上,年增长率6.7%,产生了许多新科学证据。这些临床科学证据只有被临床医师及时了解和应用,才能对疾病诊治产生重大影响。临床医师需要每天不间断地阅读19篇本专业文献才能基本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研究结果。但是,在这些论文中,有科学证据的医学文献仅为15%一20%t’]。

对临床医师来讲,能够用于收集、总结、评估和利用研究证据的时间极其有限,更现实的途径是推广经专家评估过的证据概要和由专家基于最好证据制定的临床指南,使得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及时掌握本学科新进展、新研究结果,这目前,循证医学数据库如:CoehraneLibra叮、 APCJoumalClub、循证医学评价(EBMR)、Evi- deneeBasedNursing、循证医学图书馆等,大多数医学图书馆都未收藏。目前我国大多数临床医院图书馆馆藏在文献数据库方面,大多是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例如:MEDllNE、eBMdisk、CMee、eH- KD、ProQuest等,缺乏循证医学数据库。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科学证据的检索与服务工作,影响循证医学的实现。 在缺乏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情况下,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而bMed、EMBASE、 CM和CBMdisc等,也可以用于检索临床科学证据。据国外文献调查研究,正确与合理地使用 PubMed,可以检索到CoehraneUbra叮和APCJour- nalClub数据库中95%左右的系统评价文献。由于系统评价是形成临床实践指南的要素,所以,通过 PubMed也能检索到临床实践指南。但是,使用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科学证据与传统医学文献检索相比,在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而且有检索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经验的文献检索人员不多t5j。因此,就目前多数医学图书馆检索人员的知识和检索方法与技巧来说,还很难正确利用数据库来完成科学证据检索任务。因此,为更好地服务于循证医学临床实践,为广大临床医师和医学工作者服务,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建立势在必行。 基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建立了一个系统全面的中国疾病知识库。为使临床医师及时了解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按照疾病知识库中的疾病分类,将循证医学证据 (包括二次研究证据即系统评价、临床指南等和原始研究证据)与具体疾病或药物相链接,方便临床医师在浏览疾病或药物的一般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最新临床实践证据,建立了中国疾病知识总库的子库—循证医学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