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科论文考核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
临床实习是每位医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也是他们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大好机会。目前,许多临床教研室通常采用出科考试的方法来检验学生在本科室的学习情况。这种方式经典、直接,可以通过试卷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反映出来,但其存在的诸多弊端也不容忽视。 “考试”对医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词。不少学生表示,医学本科学制比其他专业的高等院校学制要多1年,学习任务繁重,且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压力很大,所以出科考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堪忍受的重负。很多学生非常害怕出科考试考不好,因此在实习时,不少人整天在科室里抱着教科书看,有的甚至逃班回寝室看书,不能主动积极地协助教师完成临床任务,忽略了临床操作的重要性,导致有的学生在出科时连换药这项最基础的操作都无法完成。另外,一般出科考试仅限于教科书的内容,使学生们只着眼于书本,认为只要把书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能考好,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针对以上问题,本院外科教研室将出科论文考核应用于临床教学,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选取了2008年3~7月在本院肝胆外科实习的40名医学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均进行正常的临床教学,对照组学生于出科时接受统一闭卷考试;实验组学生在进科时就由教研室统一规定题目, 然后进行相应论文的撰写,于出科时将论文交予教研室统一评阅。本研究发现,两组学生的实习效果有极大的不同。从学习态度和医德医风来看,对照组学生实习时情绪紧张、焦虑,接待患者时不够耐心,病历书写字迹潦草,完成病程、查房记录时态度马虎,语言缺乏逻辑性和严密性。实验组学生工作较为冷静、细致,常主动和患者沟通,详细询问他们每日病情的变化, 积极做好记录,认真书写病历,平时善于向带教教师提问,并逐渐学会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参与各类临床操作。从学习效果来看,对照组学生喜欢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应付出科考试,有的学生则是“出科即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实验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扩大了知识面,并能从临床实习中收集各类病例,掌握了疾病的诊疗过程,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论文完成质量好。对于参与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来说,出科论文比出科考试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提高医学素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许多教育者通过研究发现[1-4],考试容易使学生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恐惧,严重的可伴有心悸、出汗、发热、嗳气、厌食、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考试的应激状态,还可出现一系列心理疾病。出科论文缓解了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乐意进行临床学习而不是拒绝它。(2)大部分医学生都学过文献检索,但实际应用的时间非常少。每月的出科论文使学生不得不应用检索工具进行资料的查询,将他们的视野从教科书扩展到更广阔的医学世界,让他们了解到很多医学研究的新进展[5-6]。(3)出科论文使学生从“读死书”变为“自主学”,让他们有兴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钻研问题,并积极从临床实践中寻求答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7-8]。(4)学生在阅读文献时,能从中了解到现代医学研究对患者各类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医德医风,使其能够更人性化地管理患者,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事故的发生[9-12]。当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摒弃分数教育。出科论文考核办法能将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思维的创新性、逻辑性,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医学素养,且能显著增强临床教学效果。但目前出科论文考核的具体考核过程还有待更深入地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严灿,徐志伟,吴丽丽,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考试心理应激反应状态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调查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3,20(6):67-70. [2]唐莹,常金兰,徐金梅,等.高职护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26-127. [3]张国富,周振和,张云彪,等.考试焦虑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3):199-200. [4]李玉红,谢伦芳.护理本科生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8,22(3):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