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医学生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培养

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医学生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培养

详细内容

 核心知识是指医学生、住院医生及其他高年资医生在完成正规教育时应该具备的一些特定知识[1]。核心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教育者及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它包括:交流的能力; 将基础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了解社会因素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的能力;领悟医学伦理学和职业精神的能力;应用循证医学作出医疗决定的能力;自省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2]。为此,我们在98级医疗系5年制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加深儿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法本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自行组合,自愿参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循证医学活动为主题,在教师大课讲授后,让学生们学习如何提出需回答的临床及研究问题,怎样获取资料以及如何评价这些临床和研究资料的质量,并用高质量的资料来指导医疗决定。活动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检索文献-书写论文-制作多媒体-演讲论文-师生讲评。整个活动历时1个月。有26名同学参加活动的全过程,并根据各自所长,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环节的工作。通过网上和图书馆检索资料,自行制作多媒体,推选代表演讲,其中2位同学用英文,2 位用双语,2位用中文,分别就光照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进展,小儿重症肺炎是否合并心衰,儿童肥胖与成年心脑疾病,有关儿童结核病的一些问题,肾病综合征短、中、长疗程的评价6个问题进行演讲,最后经全体师生无记名评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一等奖获得小组英文检索近30篇文章,制作成英文多媒体。发言者用英文演讲,其观点新颖,发音准确, 讲演流畅。

2 结果此次活动学生们反应强烈,从摘录的部分反馈意见表可得到证实。“教学活动办得非常好,建议以后多进行,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最大的收获学会怎样使用计算机及图书馆检索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体会最深的是自己的知识太有限,很多事情要靠集体力量”;“儿科学的教学能够运用循证医学读书报告会,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可以把书本知识让学生们学而教之,教而学之”。参加此次教学活动与未参加活动同学期终理论考试成绩,见表1。开展教学活动一轮回学生期终理论成绩与未开展活动的上一轮回成绩比较见表 2。试卷由教务处统一命题,难度相当。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资料的χ2检验。表1 两组期终考试成绩比较(%) 分组人数>9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χ2P 未参加活动组62 8.06 37.10 30.65 17.74 6.45 11.01 <0.05参加活动组 26 26.92 61.54 11.54 表2 两轮回期终考试成绩比较 (%) 分组 人数>90 80~89 70~79 60~69 <60χ2P 第一轮回(对照组) 87 3.45 49.42 35.63 8.04 3.44 8.155 <0.05第二轮回(活动组) 88 13.63 44.31 25.00 12.50 4.55 3 体会当前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及见习、实习将本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师讲授专科知识、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可能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知识的横向联系、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意识 ·157· 第13卷第18期 2003年9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Vol.13 No.18Sep. 2003较差。我们利用课余进行的这次教学活动,就是要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影响因素诸多,但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参加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儿科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国内孙宝志[3]对大学生需要层次的20 年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荣誉与自尊的需要从1981年的第5位上升到现在的第1位,大学生的需要层次由以前的主要受社会政治氛围影响的社会需要型向 90年代以来的自我发展为轴心的自我实现型转变。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大的个性发展与自我展现的空间。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能够满足当今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需要。

另一方面,学生们久处沉闷的课堂充当听众,能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所知所见,也是一种精神的舒缓和释放。西方医学教育体制在采纳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后,将教育的重点转向终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模式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成“身边的指导者”,这导致了以问题为中心的、互动式、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的出现[4]。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看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一些事实等到将来“反刍”的人,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及专业理论考试结果显示,参加活动组成绩优秀率明显增高,说明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具备创新能力,就离不开广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医学领域,主要包括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即核心知识的高低是决定今后在医疗实践中核心能力的发挥,在科学领域中贡献大小的前提。传统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本次教学活动的另一目的,就是要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提高同学们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知识的横向联系、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作为独立的思考者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必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最后以讲座的形式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评议。这样不仅可避免服从老师的思路和判断而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发挥学生自己的想像力和独立判断能力,有利于专业知识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更有利于以往所学书本知识在应用中得以融会贯通,培养严谨的、活跃的临床思维方式。在文献检索方面,同学们也感到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收益颇丰。虽然他们都接受过专门的课程训练,但真正在实际中应用还是第一次。一般来说,利用所获得信息去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这种学习方法,要比死记书本好得多。学生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对他们有系统陈述归纳问题的技能、文献检索和批判性评价的技能以及将文献报道的信息应用到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四年级的医学生心理还未成熟,专业思想尚不巩固,由于市场经济和目前医疗环境的影响,学生立志当儿科医生的极少,普遍对儿科学习不太感兴趣, 仅是为了完成学业。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展,使许多学生认识到儿科学不仅仅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性学科,不管今后从事何种专业,他们都将受益于儿科学的学习。

参 考 文 献 1 An educational blueprint for the Brow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 petency-based cumiculum,Eds. Smith Stephen and Fuller Barbara, 1993 Cenerously shared by Donald Marsh, MD,Dean,Drow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ox G,Provi- dence Rhode Island 02912. 2 Gerald S Lazarus,Audrey F Jakubowski.美国人眼中21世纪的中国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杂志,2001(15):901~903 3 孙志宝,景汇泉.大学生需要层次二十年变化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22~24 4 Kessinger T, President Aga Khan Foudation. Personal munica- tion at China Medical Board Foundation. Board-Grantee Meeting. HongKong,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