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皮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
详细内容
作者:王元清,严建业,喻林华
【关键词】 蟾皮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表皮。蟾皮最早记载于《本经逢原》,是蟾蜍去蟾酥、去内脏后晒干之物,经方入药目的多为以毒攻毒。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蟾皮中存在多种化学成分〔1〕,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等病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2〕。现就它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代丽萍等〔3〕从其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4?氨基?3?羟甲基?环辛酰胺骈四氢?n?呋喃酮(蟾蜍环酰胺B,I),蟾蜍环酰胺c(Ⅱ),蟾蜍噻咛(Ⅱ),去氢蟾蜍色氨氢溴酸盐(IV),辛二酸(V),丁二酸(VI);张英等〔4〕从中华大蟾蜍皮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胆甾醇(cholesterol),棕榈酸胆甾烯酯(palmitatic acid cholesteryl ester),蟾毒它灵(bufotalin),沙蟾毒精(arenobufagin),嚏根草配基(hellebrigenin),嚏根草配基3?辛二酸半酯(hellebrigenin?3?hemisuberate);有报道〔5〕分别从日本产的台湾蟾蜍Bufo vulgaris formosus Boulenger,绿蟾B.viridis Laur,台湾产的曼谷蟾蜍B.bankorensis Borbour及国产中华大蟾蜍B.bufo gargarizans Cantor皮中分离出以琥珀酰、己二酰和庚二酰代替辛二酰的精氨酸酯类化合物及硫酸酯类化合物;而且又从北美产的蟾蜍(B.americanus)和台湾产的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皮中分离出I-组氨酸、L?1?甲基组氨酸、L?3?甲基组氨酸代替精氨酸部分的蟾蜍毒素类化合物。赵大洲等〔6〕研究发现蟾酥及蟾皮中的二烯内酯成分大多数相同,但蟾酥中的种类少而含量更集中;吲哚生物碱类有4个主要成分相同,另一吲哚生物碱脱氢蟾蜍色胺,在蟾皮中的相对含量较高,而蟾酥中很低;且初步判断蟾酥中甾醇类主要为 一谷甾醇,而蟾皮中主要为胆甾醇和胆甾醇棕榈酸酯。徐乃玉等〔7〕测得中华大蟾蜍皮粉中含有钙、镁、钠、锰、铁、锌、铜、磷、硅及银等元素,其中以钙为最多,其次为铁和镁。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张爱霞等〔8〕用华蟾素(中华大蟾蜍皮的水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组有76例,其中胃癌28例,大肠癌25例,肝癌13例,胰腺癌10例,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4.2%,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5.8%;对照组分别为44.7%和26.3%,两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刘明等〔9〕采用口服华蟾素注射液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2例中晚期食管癌,晚期食管癌的吞咽梗阻、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胸骨后疼痛、声音嘶哑5个主要症状明显减弱;治疗后瘤灶变化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疗效(MR)7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4例,有效率(RR)40.90%;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为:提高≥10分13例,稳定±10分5例,降低≥10分4例,提高稳定率为81.82%;治疗后生存期观察为治疗后半年生存21例,半年生存率为95.45%,1年生存l5例,1年生存率为71.43%。郑英兰等〔10〕应用中药制剂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及内镜下注射治疗Ⅲ、Ⅳ期胃癌80例,配对分为4个组:1组单纯用化疗,2组用化疗加华蟾素,3组化疗+内镜下局部注射顺铂,4组化疗+华蟾素+ 内镜下局部注射顺铂和华蟾素5 ml/次。结果 2组的生存质量和化疗耐受性高于1组(P0.05),4组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和生存期明显优于其他组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2、4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无明显下降,1、3组治疗后白细胞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张志强等〔11〕 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250 ml,1次/d静脉滴注,同时羟基喜树碱5 mg+0.9%氯化钠100 ml,周一至周五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采用羟基喜树碱5 mg+0.9%氯化钠100 ml,周一至周五静脉滴注,两组均用3周,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19>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3.3% 、生活质量评分增加18.6分;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43.3% 、生活质量评分增加9.3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杨学峰等〔12〕用鲜蟾皮外敷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28例,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中, 部分缓解(PR)者2例,无变化(NC)者22例,进展(PD)者4例;对照组26例中,部分缓解(PR)者4例,无变化(NC)者11例,进展(PD)者11例。治疗组瘤体稳定率为78.57% ,对照组为42.31% ,两组比较,治疗组显示较好的稳定瘤体作用(P0.05)。曹宇华等〔13〕为观察华蟾素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32例病例均为Ⅲ期患者,既不能手术切除,亦不能耐受全身或局部化疗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同时给予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使用华蟾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在控制肿瘤方面,病情的恶化率较低(18.75%);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高(78.13%);在肝功能方面,用华蟾素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有明显下降。
2.2 治疗肺癌据有关文献报道〔14〕华蟾素注射液用于治疗肺癌并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孙榱等〔15〕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32例临床观察,联合组华蟾素注射液联用诺维苯+异环磷酰胺(NVB+IFO,NI)化疗方案治疗NSCLC有效率为53.1%,对照组NI有效率为3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皮肤癌左小东等〔16〕曾报道用华蟾素治疗老年性皮肤原位癌10例,8例临床痊愈,皮疹消退,只有少许暗褐色沉着,其中1例愈后活检,组织学上已无不典型的上皮细胞增生及异常核分裂等,3例2年后随访无复发。
2.4 治疗癌性疼痛 张树梅等〔17〕用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采用前瞻性任意选择法分为3组,即华蟾素常规剂量组(A组,79例)、华蟾素大剂量组(B组,64例)和美施康定组(C组,63例)。结果A组显效47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 ;B组显效43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 ;C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9%。卢文娜等〔18〕用华蟾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32例,结果完全缓解(CR) 7例(21.9%),部分缓解(PR)13例(40.6%),轻微疗效(MR)6例(18.8%),无效(NR)6例(18.8%),有效率(CR+PR)62.5% ,止痛时间最早4 h,最晚8 d,一般2~4 d出现骨痛缓解,停药后可维持15~30 d无痛。施俊等〔19〕用华蟾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疼痛17例,方法取双侧足三里,每侧1 ml穴位注射,隔日1次,连续10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64.7% ;而对照组(穴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总有效率为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