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籽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一)
详细内容
作者:彭书明,梁山,何健,雷泞菲,潘丽娟,温爱丹
【摘要】 目的测定四川回春堂瓜蒌种植示范基地和当地药农的瓜蒌籽中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方法气相色谱法。结果两地瓜蒌籽中油脂含量较高,分别达40.5%和37.8%。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7%以上,必需脂肪酸含量达47%,比菜籽油高,接近玉米油和大豆油。瓜蒌籽油中还含有较多的EPA和DHA。结论瓜蒌籽中含大量油脂,其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极具开发潜力。
【关键词】 瓜蒌籽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瓜蒌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为葫芦科多年生雌雄异株藤本植物,因其形状象小西瓜,果实从藤上向下挂,故名“吊瓜”。瓜蒌全身都可入药。其果皮称瓜蒌壳,具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功能;种子称瓜蒌仁,富含油脂、甾醇、三萜皂苷、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16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常食瓜蒌籽,对保护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抑制癌细胞、治疗糖尿病、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根称天花粉,具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抗艾滋病、抗肿瘤的作用〔1,2〕。瓜蒌药用价值高,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目前对于瓜蒌药用有效成分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研究其作用机制或相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四川省瓜蒌种植示范基地――四川回春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和当地药农的瓜蒌籽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并与其它食用油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瓜蒌籽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 药品和材料
1.1 药品石油醚、氯仿、氯化钾、甲醇(分析纯)、正己烷(色谱纯)、内标(15∶0)和脂肪酸标准品购于美国Sigma公司。
1.2 材料四川省瓜蒌种植示范基地――四川回春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和当地药农的瓜蒌籽。
2 方法
2.1 瓜蒌籽总油脂含量提取分别称取种植示范基地和当地药农的去掉种壳瓜蒌籽仁各50 g,研磨粉碎,加入20 ml石油醚,超声提取3次,20 min/次,真空浓缩挥去石油醚得到瓜蒌籽油,每个样品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2.2 瓜蒌籽种脂肪酸组成分析参照Tonon等方法〔3〕,去掉瓜蒌籽的种皮,在碾钵中快速研磨,然后取1 g的材料,放入1.5 ml EP管中称量。
2.2.1 总脂肪酸提取参考Tonon等人的方法〔3〕,往加好材料的1.5 ml EP管中加入350 μl 氯仿∶甲醇(2∶1)。反复抽打,超声波振荡6 min。而后将内容物转移到新管。再加入350 μl 氯仿:甲醇(2∶1)洗涤原来的EP管,并将洗涤液也转入新管。然后加入300 μl酸化玻璃珠,振荡1 min,静止30s,反复6次。将悬浮液在液氮中冷冻5 min。再将其放到4℃ 2h,4 500 g离心,取上清液转到新1.5 ml EP管,加入0.3 ml 0.9%KCl,充分振荡,离心1 min,转移氯仿层到干净1.5 mlEP管中。用0.5 ml氯仿清洗原来的EP管,将2次的氯仿合并,挥净氯仿得所提脂肪酸。
2.2.2 脂肪酸甲酯化参照Tonon等的甲酯化法〔3〕,得到甲酯化的脂肪酸,用50μl正己烷溶解。甲酯化的脂肪酸用GCMS-QP2010NC (Shimadzu, Japan)进行分析,Rtx-5SiMS柱。以氦气为载气相, 温度 270 ℃,分离比为30∶1,温度程序为: 130 ℃到180 ℃(10 ℃/min), 180 ℃保温 20 min, 5 ℃/min 到220 ℃, 220 ℃保温2 min, 220 ℃到 285 ℃at 30 ℃/min, 然后285 ℃ 5 min。
3 结果
3.1 瓜蒌籽中含油量从瓜蒌籽中总油脂的测定结果来看,四川回春堂种植基地和当地药农的瓜蒌籽中油脂含量均较高,分别达到40.5%和37.8%。四川回春堂种植基地和当地药农的瓜蒌籽中含油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不同采收时间所造成的,即当地药农一般以瓜蒌壳变白(俗称上灰)时即采收〔4〕,此时的瓜蒌籽虽成熟变黑,但成熟度不及其基地瓜蒌籽(因为基地瓜蒌是作为品种选育进行栽培,颜色变黄后才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