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阴阳互根在方药配伍中的应用(一)

阴阳互根在方药配伍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阴阳

关键词:阴阳互根;方药配伍;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和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这种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谓阴阳互根。这一理论不仅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在治疗疾病中,阴阳互根理论对方药的配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作临床正确合理地处方用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本文就阴阳互根理论在方药配伍中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1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理论在方药配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左归丸中重用熟地、山药、枸杞子、龟板胶以滋补肾阴,充填肾精,然而阴精的化生必赖阳的功能活动,故又配伍鹿角胶、菟丝子之补阳之品,以增强化生阴精的功能活动,以源源不断地化生阴精,以达补阴之目的。再如右归丸中重用附子、肉桂、鹿角胶以补肾中之元阳,然而阳气的化生必以阴精为物质基础,故又配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等滋补肾阴, 填补肾精品,以补充化生阳气的物质,以源源不断的化生阳气,以达补阳之目的。这种配伍方法,正如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生,则源泉不竭。”

2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所谓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指的是药物的作用趋势,即在以升提为目的的方药中,常配伍适量具沉降性质的药物,在以沉降为宗旨的处方中,常配伍一定的升提药物。根据阴阳理论,升浮为阳,沉降为阴,完全符合阴阳互根基本理论。如金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升阳益胃汤目的在于益气升阳,在黄芪、陈皮、独活、防风等升浮药中,伍以半夏、泽泻等沉降之品,以达升中有降,使升而不过。再如济川煎中,重用肉苁蓉、当归以润燥滑肠,降泻通便,配以升麻轻宣升阳,清阳得升,浊阴自降,更有欲降先升之妙,终达润肠通便之效。

3散中有收,收中有散

古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配伍效应,在发散剂中常加适当的收敛药物,这一方面,医圣仲景创立的桂枝汤堪称楷模,方中桂枝、生姜辛温发散表邪,伍以白芍酸涩收敛,如此发中有补,散中有收,使散不伤正,收不敛邪,以达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目的。再如玉屏风散中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配以防风,辛温性散,既可走肌表而祛风邪,又与芪术合用以收中有散,以散助收,则表虚自汗证及虚人易感风邪证乃愈。